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成都市“十四五”规划

首页 > 成都市“十四五”规划

  • 外部环境与发展阶段
    历次五年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及各项重点任务均建立在对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研判之上。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变”和“新”是成都“十四五”时期最鲜明的两个特征,“变”主要表现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成都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外部环境、肩负的战略使命均有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变化,“新”则意味着成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也就是从高标准全面小康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转向冲刺世界城市,在此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必然路径选择。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发展目标与愿景展望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成都于2020年顺利实现了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既定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一方面,着眼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远景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的宏伟美好蓝图,破解现代化建设亟需解决的诸如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民生领域短板突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城市治理体系仍存短板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1-03-30 阅读全文
  • 极核引领与协同联动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以来,顺应区域发展规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委关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决策部署,均突出成都在成渝地区、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赋予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参与合作竞争的责任使命。因此,与以往不同,本轮规划将强化极核引领和主干带动,推动成都与周边区域合作作为首要篇章专门阐述,行文逻辑由内及外、由做强极核功能到辐射联动,具体包括四个层次。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双循环门户枢纽
    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态势,党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成都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既是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要求,更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有更大作为的内在需求。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全球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开启建设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迈向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开始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家战略全局中谋篇布局。将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核心放在全球竞争力这一高度,是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贡献“成都方案”的职责所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必然要求,是支撑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的战略需要。未来,成都将在新阶段、新格局、新趋势中确定面向全球的产业发展新位势,着力增强产业发展的全球控制力、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谋划。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创新策源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加速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大变革。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多极化、数字化等发展态势,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奠定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可以说,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
    2021-03-30 阅读全文
  • 疏密有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 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承载力是一种具有刚性约束的弹性标尺,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通过主体功能约束、功能布局调整等,能够有效提升经济与人口承载力。围绕战略任务、顺应发展趋势,《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以经济地理重塑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构建三生空间、功能体系、城镇体系新格局,而“疏密有致”是核心要义。
    2021-03-31 阅读全文
  • 绿色升级
    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时代难题,消解生态环境危机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和未来归宿。遵循“文明更替演进”规律,要想实现永续发展,必需从褐色经济走向绿色经济,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同时,根据世界城市人口分布演变规律,生态价值凸显的宜居城市将成为未来人口与产业聚集的高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趋势大路径,《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紧紧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以“理念升级、手段升级、机制升级”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浓墨重彩绘就锦绣生态画卷。
    2021-03-31 阅读全文
  • 以文营城
    城市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等软性资源所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城市软实力既能增添城市的内在气质、更好地展示城市形象,又能产生较强的对内感召力和对外吸引力,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03-31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