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目标与愿景展望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成都于2020年顺利实现了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既定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站在全新的发展起点,一方面,着眼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远景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巩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为未来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的宏伟美好蓝图,破解现代化建设亟需解决的诸如发展质量和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民生领域短板突出、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城市治理体系仍存短板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因此,《纲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成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到2025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城市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具体体现为“五个先行区”,即以创新为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协调为新形态的融合性发展先行区、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以开放为新引擎的双循环发展先行区、以共享为新局面的人本化发展先行区。同时,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安全底线思维,围绕创新驱动、扩大开放、绿色生态、民生福祉等领域设置了28项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量化指标,以独立板块形式设置了安全保障类指标,特别是首次将“实施美好幸福生活十大工程”以发展目标的形式展现,使得发展目标不再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变成全体市民可感知、有温度的价值认同。
2025发展目标-2035远景目标-2050远景展望既保持了未来前瞻性和历史延续性,也体现了规律性、突破性、创新性,其内在联系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
一是遵循“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比如《纲要》提出2025年全国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城市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50年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二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任务的接续推进,比如《纲要》提出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力争高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达到东部地区水平,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
三是体现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建设的阶段目标,比如《纲要》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50年成为创新驱动、全龄友好、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公园城市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