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与发展阶段
历次五年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及各项重点任务均建立在对当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准确把握和科学研判之上。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变”和“新”是成都“十四五”时期最鲜明的两个特征,“变”主要表现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成都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外部环境、肩负的战略使命均有与以往不同的发展变化,“新”则意味着成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也就是从高标准全面小康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转向冲刺世界城市,在此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必然路径选择。
从国际环境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背景下,国际力量格局、各国竞争优势、全球治理体系、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纲要》提出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同时将城市的安全和韧性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在充分把握城市自身经济发展长期趋势转变基础上的主动作为。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矛盾问题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以“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鲜明时代特征。《纲要》明确提出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导向,既是新发展阶段下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根本之策。
从区域环境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逐渐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成都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纲要》从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助推全省“干支联动”发展、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四个层面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正是主动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举措。
就成都而言,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完成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成功实现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巨大跃升,将开启高标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入冲刺世界城市的全新发展阶段,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期、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期、工业化城市化的质量提升期、人口人才红利的持续释放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窗口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高水平开放的加速期”的七期叠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