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成都市“十四五”规划

首页 > 成都市“十四五”规划

疏密有致

2021-03-31 浏览量:1277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1617254715808082897.png

1617254792910052471.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 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承载力是一种具有刚性约束的弹性标尺,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历程,通过主体功能约束、功能布局调整等,能够有效提升经济与人口承载力。围绕战略任务、顺应发展趋势,《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成都将以经济地理重塑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构建三生空间、功能体系、城镇体系新格局,而“疏密有致”是核心要义。

       突出公园城市特质,构建疏密有致的三生格局。《纲要》首先明确了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强化“三区三线”的空间刚性管控。与此同时,《纲要》强调了公园城市“人城境业”有机统一的特性,突出三生布局的有机融合,比如,提出以“人城产”逻辑推动全域功能区体系建设;以TOD建设引领城市空间优化和公共服务体系重构;打造文商农旅体融合一体的新型小城镇综合体和川西林盘等。

       打破行政区思维约束,构建疏密有致的功能体系。围绕构建与城市战略、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功能布局和制度体系,《纲要》突出了以经济区思维拓展城市功能布局,深化“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经济地理重塑,全面提升经济承载力。其中,“东进”区域,聚焦增强产业体系中的高端环节引领功能;“南拓”区域,聚焦增强科技网络中的原始创新策源功能;“西控”区域,聚焦增强生态系统中的涵养与价值实现功能;“北改”区域,聚焦增强开放格局中的核心枢纽支撑功能;“中优”区域,聚焦增强流量网络中的战略资源配置功能。

       分类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构建疏密有致的城镇化体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纲要》明确了各类城市各有侧重的发展方向,致力于构建新型城镇空间结构,全面提升人口承载力。推进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升级、风貌提升、场景营造和产业更新,适当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合理控制规模,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郊区新城宜居宜业功能。以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人口疏解为导向,引导产业项目、公共资源在郊区新城间合理配置,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