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门户枢纽
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态势,党中央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成都提出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既是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要求,更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有更大作为的内在需求。
国家对外开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最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加凸显成都向西向南开放前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决策部署,有利于成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组织商贸流通,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
枢纽通道建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是独特的优势。成都坐拥国际空港和陆港优势,且国际航线网络和铁路大通道持续完善,在国家中西部城市中枢纽通道优势明显;同时,近年来成都外向型经济呈现高成长性和高增长性特征,2020年,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规模和增速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这些都是成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优势。
面向未来,成都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将从以下方面重点突破。
拓展立体化战略枢纽通道。推进“两场一体”运营打造全球性航空枢纽、洲际航空中转中心和货运中心,构建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建设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和国际航空门户主枢纽。
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自贸区协同开放、综保区提质增效、开放口岸拓能升级,依托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借力中日示范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活力和整体经济效率。
构建高效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型企业配送枢纽、面向亚洲的国际区域分销企业配送枢纽和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提升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居民消费品质化、多样化、服务化升级趋势,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建设立足国内、辐射西部、面向世界的具有国际时尚魅力和天府文化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眼长远发展和未来需要,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调整投资结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投资政策的精准性,加快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