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 数读成都市各区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论述充分表明,要高度重视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纳入城市整体工作中去谋划布局。成都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也作出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广大青年筑梦成都、圆梦蓉城的任务安排。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成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评价,把握全市各区域建设特点,从发挥各自特长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成都下一步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参考。
    2023-02-01 阅读全文
  • 场景聚人、创新引领:看不同类型未来公园社区如何“破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集中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要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需求为目标,加快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在此背景下,成都提出建设凸显公园城市特点的未来公园社区,即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为导向,以片 区综合开发为抓手,以全要素场景营造为关键,以数字底座智慧赋能为支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打造功能布局均衡、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尺度宜人、人城境业和谐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2023-01-12 阅读全文
  • 以产业园区共建模式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 基于对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调查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共享的市场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探索实践之一,通常表现为两个独立的行政单元,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采用“飞地经济”模式打造跨行政区的产业合作载体,有效实现两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配置资源、运作市场、参与竞合,共同打造支撑城市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本文通过对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实地调研,剖析了其在合作共建模式及运营管理机制方面的实践做法,并借鉴先进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经验策略,对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提出建议。
    2022-12-27 阅读全文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借鉴先行探索经验,加快发展成都种养结合循环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1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成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鉴于此,院(中心)课题组开展了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对成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对国内部分先行探索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发展成都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2022-12-21 阅读全文
  • 从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看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近期,成都召开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突出“强主体”“强创新”“强配套”等重点靶向发力,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链主”企业作为产业建圈强链的主引擎,主要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力、供应链的掌控力以及创新链的溢出力来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本文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绿色食品9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对外投资、供应商与客户、专利合作三个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各产业“链主”企业在产业链整合力、供应链掌控力、创新链溢出力方面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征,并提出成都依托“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提供参考。
    2022-12-13 阅读全文
  • 从“近邻”到“队友”—— 成德眉资毗邻区域以产为媒打造融合发展先行示范点
    为深入了解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成立联合课题组深入实地调研,走进彭什川芎现代农业园区、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蒲丹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简雁乐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与相关负责人、经营主体进行对话访谈,总结出以下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成德眉资毗邻地区因地制宜推进融合发展提供启示。
    2022-11-22 阅读全文
  • 看成都新基建如何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市民生活
    “新基建”看似高深、复杂,实际上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面就通过一组场景,带大家了解成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和未来发展,看看“新基建”如何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市民生活。
    2022-11-15 阅读全文
  • 以消费转型引领成都市提升消费品产业供给能力的调查研究——以家居产业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进一步强调了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在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技术创新、理念变革及模式创新的驱动下,居民消费正朝向健康养生、绿色智能、便捷集成、互动体验、国风国潮、精致悦已等趋势转型和升级,上海、深圳等先发城市逐步转变扩大消费的核心思路,纷纷提出打造高附加值产品集聚地,以增强消费品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 家居产品是仅次于汽车的家庭第二大消费支出1,在消费升级、技术驱动、政策赋能的背景下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大的市场空间,成都家居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有实力转化为消费新趋势下的优势产品供给能力。为此,本文以家居产业为切入点,调查研究成都消费品产业供给情况,并提出新趋势下成都提升消费品产业供给能力需要关注的方向,以期为成都高质量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参考。
    2022-11-08 阅读全文
  • 跑出加速度——数看2018-2021年成都都市圈建设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推进都市圈建设是中心城市在更大范围推动功能布局优化、提升极核能级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先手棋”。早在2018年,四川省就将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培育建设成都都市圈摆在突出位置、高位推动,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出台,成都都市圈建设迅速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为客观评价2018年以来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情况,本文根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的成都都市圈功能定位,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评价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的相关经验,基于省同城办构建的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内陆开放门户枢纽和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四个维度,细化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都市圈建设水平测度指标,客观分析2018-2021年成都都市圈的发展情况和特色亮点,以期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参考。
    2022-11-01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