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产业生态 —— 从企业市场化融资看成都产业建圈强链
近期,成都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围绕强化财金互动赋能,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对优化重点产业链融资服务、推动产融精准对接等工作要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并把非上市企业融资、上市公司公开再融资等市场化风险投资作为产业建圈强链跟踪问效的关键指标,要求强化监测分析。基于此,本文以成都市2022年的企业融资事件作为样本1。从融资规模、融资轮次、资本来源、国有资本等四个维度切入,深入剖析28条重点产业链2的融资特征,并提出成都主动适应资本流动和配置规律,持续强化财金互动赋能重点圈链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为成都推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参考。
注:本文的融资事件来源于第三方数据平台,仅对公开披露了相关融资信息(企业名称、金额、投资方等)的重点产业链进行分析。
融资事件的数量和金额可以很大程度反映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成长潜力以及受资本的青睐程度。2022年,成都28条重点产业链共发生超过400起融资事件,公开披露的总融资金额超过617.3亿元,展现出蓬勃发展活力。具体而言,融资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产业链分别为集成电路(44家)、创新药(含中药)(43家)、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37家)、美食产业(绿色食品)(29家)和智能终端(29家),表现出较高的融资活跃度。创新药(含中药)的融资金额“异军突起”,超115.4亿元,新能源紧随其后(超70.6亿元)。
融资事件发生轮次能够代表重点产业链新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梯次发展情况。2022年,成都28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融资轮次³分布中,A轮融资企业数量最多(超100家),占非上市企业融资的比重超过51.2%,天使轮融资企业数量(45家)超过B-E轮,表现出较高活跃度。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能力较强,披露的再融资金额超254.8亿元,占融资总额比重超过40%。
从非上市企业融资来看,文创业(含数字文创)、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等产业链成为资本“投早、投小”的热门赛道,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链企业凭借良好的商业模式⁴成为A轮融资中资本重点关注的对象。具体而言,在种子轮、天使轮等早期融资中,文创业(含数字文创)、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的早期融资企业数量排名前两位(11家、9家),平均单笔融资金额在1000-1500万元之间。在A轮融资中,集成电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美食产业(绿色食品)的融资企业数量排名前三位(16家、13家、12家)。
从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来看,新材料、创新药(含中医药)、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再融资能力较强,成为投资机构“重金下注”的对象。具体而言,新材料、创新药(含中医药)和新能源的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数量(9家、8家、4家)和再融资金额(29.2亿元、43.2亿元、29.1亿元)均名列前茅,展现出较强的再融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的再融资企业虽然只有1家,但再融资金额高达58.2亿元,成为再融资轮次的“吸金王”。
资本的来源渠道可以反映重点产业链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资本要素的整合能力。2022年,成都重点产业链企业共吸引到来自90余个城市的近700家各类投资主体、300只各种基金进行投资,受到各路资本的广泛关注。
从资本来源类型来看,创新药(含中医药)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对不同主体、不同性质资本要素的链接较为全面。重点产业链企业的融资对象中有超过50%为产业投资机构(企业)⁵,超过46.8%为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以及PE(私募股权投资)等创投类机构。具体而言,创新药(含中医药)和集成电路吸引的投资者数量较多、类型广泛且投资总额较高,其中,创新药(含中医药)最受同行业上下游企业、政府平台公司等产业投资方的关注,51家相关企业的总投资额(超75.2亿元)占比超过65.1%;集成电路最受VC、PE等创投机构的关注,79家VC/PE机构的总投资额(超36.3亿元)占比超过84.4%,包含红杉中国、深创投等知名创业投资机构。
从资本来源区域来看,创新药(含中医药)和集成电路产业链能够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吸引和整合资本要素。重点产业链企业的融资对象中有超过76.3%来自成都市以外,投资额占比超过62.8%,分布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90余个城市⁶。具体而言,集成电路和创新药(含中医药)吸引的市外投资者较多、范围较广且资金强度较大,市外投资者来源城市均为31个,市外融资额约在40亿元-50亿元之间,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资金吸引力较强。
国有资本对于吸引带动各类资本共同助力重点产业链企业培育和项目导入具有重要价值。2022年,成都共有超过60家国有企业⁷、40只政府性产业基金⁸参与到重点产业链企业的融资当中,在汇聚资本、放大规模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国有企业投资来看,创新药(含中医药)产业链受到的关注度较高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资本带动效应,金融科技产业链获得的投资力度较大。国有企业共对19条产业链的超过70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公开披露的直接总投资额超过92.8亿元,带动超过106亿元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在创新药(含中医药)上的投资活跃度最高且对社会资金的带动效应显著,13家国企吸引带动了超过40家市场化企业、48亿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资;同时,高端医疗器械也以2家国企带动超过20家市场化企业、20亿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资。此外,金融科技由于极个别企业的大规模定增募资,对国有企业的资金吸引力较强,吸纳的投资额超过48亿元。
从政府性产业基金投资来看,集成电路产业链获得的投资力度较大,创新药(含中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社会资本带动效应。省市区多级政府性产业基金共对16条产业链的超过60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公开披露的直接总投资额超过15.2亿元,带动超过81.8亿元的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资。具体而言,集成电路最受政府性产业基金的青睐,有13只基金参与了投资,总投资额超过4.5亿元,吸引带动超过24只市场化基金共同参与投资。创新药(含中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对政府性产业基金的吸引力也较强,吸纳的投资额分别超过3.6亿元和2.7亿元,分别带动超过46.7亿元和20.1亿元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投资。
总体来看,成都市28条重点产业链基于行业属性和发展特征,融资活跃度和资本吸纳能力呈现出较大差异,上市企业是吸纳各类资本的主力军,非上市企业以初创阶段的融资为主,整体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资本的整合能力各有侧重,国有资本在企业融资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彰显。未来,成都在主动适应资本流动和配置规律,持续强化财金互动赋能重点圈链发展方面,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构建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对于新型显示、工业无人机等企业梯次接续融资较少的产业链,可充分借鉴北京“产业金融十二条”、武汉科技金融创新“六个专项机制”等做法。一方面要针对种子、天使、A-E等不同轮次的投融资特征进行梯度支持,鼓励国有企业、金融机构、行业龙头、基金管理人等“投早、投小、投硬、投新”以及接续投资,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上市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二是要“因链施策”推动产融精准对接。对于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等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范围小的产业链,要进一步优化产融对接机制,积极推广成都高新区“业界共治”、深圳资本顾问机制等做法,借势借力行业商协会、业界共治委员会等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联动的常态化产融对接平台,为资本精准导入产业链提供渠道和引导。
三是要强化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对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等资金需求量较大的“硬核科技”产业,可借鉴深圳“20+8”产业集群基金、合肥“基金丛林”等做法,推动市属产业引导基金、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等聚焦“一链一基金”组建专业化子基金,探索形成“国家级基金⁹+区域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多级联动模式,并根据细分领域、投资阶段、投资规模等,探索差异化设置风险管理机制。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清科私募通(PEDATA MAX)、投中数据(CV Source)
文中注释说明:
1. 本文分析的融资事件样本来源于清科私募通(PEDATA MAX)、投中数据(CV Source)等第三方数据平台,含上市企业再融资和非上市企业融资(种子/天使轮、A-E轮、IPO、非控制权收购、兼并重组等),融资金额、投资方等仅对公开披露了相关信息的事件进行统计。
2. 根据成都市28条重点产业链所涵盖的细分领域,基于清科私募通(PEDATA MAX)、投中数据(CV Source)等数据平台提供的企业主营业务、主要产品等信息,逐一对融资企业所属的重点产业链进行判定。
3. 本文主要对种子轮、天使轮、A轮(Pre-A、A、A+)、B轮(Pre-B、B、B+)、C轮(C+、C)、D轮、E轮以及上市(挂牌)再融资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 处于A轮融资阶段企业的特征为:拥有团队、成熟产品、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同时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与口碑,一般是风险投资机构(VC)进行投资。
5. 产业投资机构是与财务投资机构(天使、种子、PE、VC等机构)相对应的概念,产业投资人主要是同行业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国有平台公司等,往往和被投资公司从事上下游或者近似行业,投资目的会更多考虑产业协同的因素。
6. 以公开披露的投资机构注册地址进行统计,不含自然人、未披露投资机构等相关数据。北京、深圳、上海、杭州、香港、苏州、广州、天津、厦门等20余个城市的投资机构占比超过市外投资机构的90%。
7. 根据公开披露的投资方进行统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注册地址为成都的国有控股企业,另一类是注册地非成都,但实际为成都政府性产业基金管理人的企业。
8. 根据公开披露的投资基金进行统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注册地为成都的政府性产业基金直投(GP)项目,另一类是注册地为成都的政府性产业基金以LP形式投资的子基金的直投(GP)项目。
9. 地方区域性政府基金通过参股等形式,争取国家级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蓉布局、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