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观产业

首页 > 智库声音 > 智观产业

一张证件、一次合照、一笔融资,低空载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5-07-29 浏览量:43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0-(1).png


2025年上半年,载人eVTOL是低空经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载人eVTOL运营合格证(OC)、沃飞长空联合四川航空实现“民航客机+飞行汽车”首次同框合照、小鹏汇天获全球飞行汽车领域最大银团贷款等热门事件充分表明国内载人eVTOL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应用。上述3家企业的主力产品正好对应低空载人eVTOL的3个核心商业场景--文旅观光、公共出行、私人飞行。那么,低空载人飞行离真正的规模化商业运营还有多远?成都在这一“超级场景”中应该关注什么?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研究员”在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重点城市布局思路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载人eVTOL商业应用场景的三阶段发展进程,并提出成都布局低空载人eVTOL的建议。


1-图表(1).png


2-图表(1).png


3-图表(1).png

2025年上半年低空载人eVTOL部分热点事件


4-标题(1).png


(一)产品侧:企业主体多元、技术路线多样、资金投入巨大


从2020年开始,国内eVTOL整机制造领域呈现出持续升温态势,不断有新的入局者进入。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eVTOL整机研制企业超过50家,研发载人eVTOL的企业超过了30家,包括一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老牌汽车企业,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等航空企业,亿航智能、沃飞长空、沃兰特、时的科技、零重力等新锐科技企业。产品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旋翼(含倾转涵道)以及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三种四型两类”¹,研发难度依次递增。各构型在不同场景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其中以倾转旋翼综合性能最优、企业最多(全球前10的eVTOL企业中有4家)、研发难度最大。

近年来,大量资本持续涌入载人eVTOL赛道,连续多轮超亿元融资已成为头部企业标配,在资本的推动下,各技术路线之间开展了一场火热的产品“竞速赛”,各方均在极短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和试飞,带动国内载人eVTOL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场竞赛中占据了领先地位。根据SMG咨询公司2025年4月推出的ARI(先进空中交通实现指数²)全球榜单,国内共有8家公司入选(全球26家),仅次于美国的10家,有4家企业排前10名。


5-图表(1).png


(二)监管侧:企业取证加快、局方积极探索、拿证周期漫长


载人eVTOL要真正地投入商业运营,在合规性上相关主体需要取得相应的证件,包括eVTOL航空器研制方的适航三证(PC、TC、AC)、航空器运营方的运营合格证(OC)以及驾驶员的飞行执照。

近几年来,国内eVTOL制造企业正在密集开展适航取证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已有11款eVTOL航空器陆续提出TC认证申请并获得民航局受理,其中7款为载人类eVTOL。由于国内目前对于eVTOL等新型航空器还没有适用的适航规章,因此一般采用“一事一议”制定“专用条件”的形式,针对每一款具体取证航空器型号制定专用适航标准,由此也带来了3~5年的漫长取证周期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目前仅亿航智能1家走完载人eVTOL取证全流程。但从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OC证可以看出,中国民航局(CAAC)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对推进载人eVTOL积极支持的态度和大胆先行先试的魄力(美国FAA、欧盟EASA至今未批准任何载人eVTOL商业运营),正在积极抢先定义载人eVTOL的“监管规则”。


6-图表(1).png


(三)市场侧:意向订单火热、国企买单为主、量产交付稀缺


载人eVTOL想要常态化运营,其真正价值在于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找到‌刚需的场景‌,而非“为飞而飞”。因此,从2024开始,找客户签订单逐渐成了各eVTOL制造企业的“标准动作”,都在聚力打造“产品出场即具备商业场景”的新型发展模式。

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已有超过10家载人eVTOL企业与相关客户签订意向购买订单,飞机总量超过8500架,买方以国有平台公司和国资航空租赁公司为主,其中,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位居第1位(近4000架)。但目前真正实现量产交付的只有亿航智能1家,已交付订单(216架)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景区文旅观光(占比97%)、主要客户为国有企业(占比89%)。


7-图表(1).png


8-标题(1).png


(一)合肥:“场景入局+国企主导+资本助力”模式实现了对载人eVTOL“主流产品+关键部件+商业运营”的全面布局


2023年,合肥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³在市内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打造了“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无人装备“超级试验场”),并建设了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吸引企业开展载人观光、无人机配送、消防应急等场景测试。在此基础上,合肥重点采取四项举措。


9-图(1).png

合肥骆岗公园


一是推动国资平台与龙头企业成立低空运营公司。载人服务,以“场景招商”的方式实现了eVTOL载人运营在合肥的落地,并以此拿下了全球首张OC证。二是国资平台牵头联合eVTOL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产品制造本地化。推动亿航智能与江淮汽车、合肥国先控股三方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基地,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无人驾驶载人eVTOL产品。三是聚焦关键环节成立新技术研发平台。设立低空经济电池能源研究院,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联合亿航智能、欣界能源、零重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研发适用于载人eVTOL的高能量固态电池。四是加速企业引培带动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在亿航智能的基础上,合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等形式导入了零重力(倾转旋翼)、览翌航空(复合翼)、峰飞航空(中大型复合翼)、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等企业,实现了对eVTOL产品主流技术路线的全覆盖。


(二)广州: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载人eVTOL融合发展


广州基于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将空天科技(含空中汽车)纳入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并以市属国企建设运营的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依托,提供融资、银行授信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载人eVTOL的联动发展。例如,广汽集团推出陆空两栖飞行汽车GOVE,小鹏汇天基于汽车制造的经验打造飞行汽车生产基地。同时,广州也正加速拓展“低空+载人”多元商业应用场景,开放城市CBD等核心区域低空空域,允许eVTOL在珠江沿岸等地标区域开展飞行测试与观光航线,并建设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组织小鹏汇天等多家企业完成“空中的士”飞行展示运营。


10-图.jpg

广汽陆空两栖飞行汽车GOVE


11-标题(1).png


在政策春风与资本热潮的双重驱动下,国内载人eVTOL从行业端的技术、产品、市场到监管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都迎来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更是在全球抢先走通了“技术突围-规则定义-商业应用”的路径,“技术-需求-监管-政策-认知”五位一体的发展生态也初具雏形,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美元),但整个细分行业目前仍然还处于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初期。

一是eVTOL产品普遍尚处于研发验证阶段。国内的载人eVTOL企业只有少数具备量产交付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停留在概念设计、原型机(样机)或验证机阶段,要达到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规模商用基本条件,仍需等待航空电池能量密度、轻量化‌机体材料、智能自主避障、低成本适航零部件等核心技术的实质性突破。

二是监管体系与安全标准尚处于完善阶段。从民航局对亿航OC证的多重限制条件可以看出,载人商业化飞行目前还仅限于特定景区或公园的封闭式观光体验,其用于与企业一起打磨规则的实验目的远大于商业作用,高频次、大众化的“载人”飞行和“载客”飞行(从A点到B点以运输乘客为目的飞行)还需要等待分级监管框架与数字化低空空管体系的全面完善。

三是低空飞行消费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价格贵”是当前载人eVTOL的显著特征,单机销售价格至少在150万元,景区在载人观光的客单价在500-1000元之间不等,离真正的大众消费品还有很大距离,其对汽车、地铁、公共汽车等传统交通方式的“替代效应”还不完全成立,各企业签订的意向订单要真正转化为确认订单还需要等待高频刚需场景的出现,以及公众消费意愿和安全信任程度的提升‌。


综合上述技术、政策和市场的因素,结合相关行业智库⁴的预测,国内低空载人eVTOL整体将呈现“文旅观光-公共出行-私人飞行”的三阶段演进历程,将从小频次应用逐步过渡到高频次应用,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


12-图表(1).png


13-标题(1).png


综上分析,低空载人的规模化应用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航空技术、市场需求、法规政策、公众认知等合力推动的“十年长跑”,充满巨大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成都要在这场交通方式变革和未来产业孕育中有所斩获,建议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准备好足够“耐心资本”进行科学探索和有序布局,并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技术路线上逐步走向多元化布局。成都目前已经通过国资入局等形式实现了对倾转旋翼构型的快速卡位(公共出行赛道),培育出了国内领先的头部企业,但各种构型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相比于合肥、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多构型甚至全构型“押注”思路,成都的技术路线布局还较为单一。建议抓住国内eVTOL企业正在全国广泛布局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的市场机遇,实施eVTOL整机企业专项引育行动,围绕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涵道等技术路线建立重点招引企业名录,动态跟踪企业发展动向。针对技术成熟度高、应用场景明确的企业,用好各级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通过“直投+跟投”的组合策略,以股权合作、项目孵化、产品应用等方式吸引企业落地,拓展eVTOL产品谱系。

二是载人应用场景上以“先远郊后城区”“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有序推进。载人应用场景拓展上建议采用“分步走”模式,先运用成熟的通航飞机打通载人低空航线,再运用成熟航线匹配载人eVTOL试运营,最后运用成熟eVTOL和成熟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近期充分用好成都平原的丘区旅游资源,依托县市新城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推动国资平台联合通用航空企业、eVTOL制造企业等组建低空飞行运营公司,在龙泉山、龙门山的重点景区开辟通航载客/eVTOL载人观光、飞行体验、交旅融合等商业运营航线,并积极探索将东安湖、三岔湖、兴隆湖等开放成为载人飞行体验的“试验场”,加速新产品商业化应用。中远期在行业监管政策放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模式打磨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将可持续的试点航线进行推广复制,围绕城市内商务出行、机场/高铁站点接驳等开通低空载人航线。

三是低空装备制造上重点延伸布局核心零部件。聚焦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高功重比推进系统、轻量复合材料等eVTOL航空器亟须的关键零部件,依托成都的航空产业和汽车产业基础,加快推进eVTOL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支撑新产品研发,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例如,围绕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的特殊需求,推动在蓉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将相关新产品进行就地转化生产,全力引育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的半固体/固态电池企业。围绕eVTOL对材料轻量化的需求,依托成都高能碳纤维材料研究院等平台,进一步建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试平台,‌‌加速发展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


14-作者简介(1).png


15-作者简介1(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中国广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图虫。

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产业网、航班管家。

文中注释说明:

1.  “亿沃峰”亿航智能(纯电多旋翼)、沃飞长空(纯电倾转)、峰飞航空(纯电复合翼)以及天翎科航空科技(倾转涵道)分别是四种构型的龙头。

2. 先进空中交通实现指数(ARI)是一项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专家的专业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新兴eVTOL企业将合格产品进行大规模制造及交付的进程(速度)情况。

3.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合肥市政府牵头设立,旨在聚焦航空工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搭建世界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平台。

4. 罗兰贝格、麦肯锡、赛迪研究院等。


16-(1).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