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工作动态

首页 > 智库动态 > 工作动态

《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出版

2025-04-15 浏览量:110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封面(1).png


近日,由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写的《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实施《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评估问效工作方案》以来,首次对全市重点产业链开展综合评估,旨在客观评估及系统呈现成都市产业全貌,真实记录成都产业发展足迹,总结提炼相关实践经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研究成都市产业发展提供翔实资料。


《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2023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总体评估”是本书的总报告,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个维度对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情况进行了整体评估;第二章“2024年上半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监测分析”,评价了成都重点产业链的重点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人才体系发展情况;第三章“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典型案例”,选取成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经验及23个区(市)县创新探索形成的典型案例;第四章“建言献策”,收录专家聚焦新质生产力、新一代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传统产业等方面的建言文章。


 第一章 

2023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总体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成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为关键“建圈”,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重点“强链”,以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四上”企业培育为抓手,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实施“月季监测、年度评估”动态跟踪问效,促进产业补链强链延链精准有力、创新企业集群加快壮大、产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为成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本章在系统总结产业建圈强链总体推进情况的基础上,首次基于统计数据和第三方大数据平台的动态监测数据,聚焦15个关键维度,系统评估了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发展成效、关键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第二章 

2024年上半年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监测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成都以更高水平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聚焦8个产业生态圈、30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等千亿级重点产业链,谋划布局了低空经济、氢能等彰显新质生产力的重点细分赛道,为推动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本章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评估了成都8个产业生态圈30条重点产业链的企业培育、企业经营、公共平台建设、产业基金支撑、领军人才聚集等情况。


 第三章 

成都产业建圈强链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和城市长远目标,坚定不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成都各区(市)县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及其他重点要素集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持续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章根据成都实施建圈强链行动的工作重点,从创新型企业集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金互动精准赋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水平以及特色生态支撑等维度,选取成都各区(市)县表现突出的典型案例,重点呈现其先进经验、有效举措、典型模式。


 第四章 

建言献策


专家学者是各领域的行业里手,专家建言立足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以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操性为核心,为破解发展瓶颈、抢占未来发展优势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章收录专家学者围绕开辟产业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接东部产业新布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文章,立足当前形势及成都优势谋划成都产业“新”而行的路径举措,为成都产业发展的各界参与者、奋斗者提供参考。


未来,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也将持续推进《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常态化编制,动态跟踪并记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都实践,为其他地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附《成都市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目录


图表1(1).png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