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25年第1期出刊
由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印的《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249期)日前出刊。本期《成都发展改革研究》特别策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栏;另设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区县发展”“比较借鉴”栏目。
2025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迎来五周年,5年来,四川、重庆携手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6.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8.6万亿元,有效助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2025年1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将适时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期《成都发展改革研究》特别策划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栏。专栏文章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并从不同角度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未来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文章推荐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成渝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作者:王伟)
该文认为,面对即将启动的“十五五”规划编制,把握战略目标导向、结构优化方向、资源要素配置流向的“三向”协同关系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下一步发展中,建议采用“微核”计划,这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打造股权型微核单元,通过探索创新这种由点及面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繁荣。
“数字经济”栏目的文章提出了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十个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栏目的三篇文章分别对做强成都产业支撑、提高产业园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借助世园会后续效应推动成都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发展建议。
文章推荐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十个趋势》(作者:朱岩、李晓东)
文章结合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的巨大机遇,探讨提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在 2025 年的十个发展趋势:(1)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分化;(2)计算技术有望再度取得巨大突破;(3)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4)新质生产力加速新质生产关系变革;(5)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6)数据治理成为数字经济治理的核心;(7)涉农数据资源价值开始得到重视;(8)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集群化趋势;(9)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更多机遇;(10)中国引领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新模式。
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的《哪吒2》主创企业——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栏目的两篇文章分别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成都乡村城乡要素流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发展的方向。“区县发展”栏目的三篇文章分别对成都淮州新城的低空经济发展、成都金堂县的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和成都蒲江县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比较与借鉴”栏目的文章梳理了京沪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的情况,并提出案例对成都工作的启示。
文章推荐
《关于成都乡村城乡要素流动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关丽丽、向雅书)
文章以温江区、郫都区、蒲江县等成都农村改革先行地区为调研对象,采取案例调研、走访调研、座谈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观察、提炼总结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改革探索经验做法,并从农村土地盘活、产权融资、人才入乡等方面为下一步成都加快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郫都区广福村
附《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249期)目录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