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精神 谈体会 谋发展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三)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全会胜利闭幕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立即行动,通过精神宣讲,集体学习,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力争为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贡献智慧力量。为分享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部分专家的学习体会,营造良好的学习贯彻氛围,成经智库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与各位读者共学精神,共谈体会,共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为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为我国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也是我国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到工信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改革层面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可以看到,国家对未来产业从谋划、到部署、再到制度支撑正在层层压实,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心和定力。
从历史上看,每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催生一批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经济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战略必争之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未来产业这个赛道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发展主动。
近来年,成都在未来产业领域的部署也在加速加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政策文件,明确了支持发展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6大未来产业领域。创新性开展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建设,聚焦小而美的园区,既看重园区的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也看重园区和区(市)县发展未来产业的意愿和投入。目前首批已经授牌了3个未来生物领域的加速园,也有望在年底内实现6大未来领域的全覆盖。
但是从培育未来产业的客观规律看,颠覆性、前沿性技术路线具备不确定性,未来产业的成长更是具有长周期和高风险性,比其他产业更需要耐心资本的支持。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在识别遴选前沿新赛道上持续深耕,敏锐捕捉政策导向、技术前沿和市场动向,找准未来产业的投入方向。另一方面要深化未来产业成长生态的研究,重点聚焦中试孵化以及国资创投尽职免责机制、容错容亏制度等方面加强分析,为成都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提供决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