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精神 谈体会 谋发展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全会胜利闭幕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立即行动,通过精神宣讲,集体学习,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力争为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贡献智慧力量。为分享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部分专家的学习体会,营造良好的学习贯彻氛围,成经智库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与各位读者共学精神,共谈体会,共谋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全会紧紧抓住改革这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重大问题,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要求、目标原则、重点方向作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引领性、开拓性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指明了方向。
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这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经济体量和巨大市场容量的大国而言,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壁垒,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是提升经济循环整体效率、降低经济循环制度成本的关键,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需求端巨大潜力、实现供给端充分协调的重要前提。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应当积极跟踪关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科学研判对成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点聚焦加强公平竞争、区域市场一体化、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惠企政策研究方面摆脱传统惯性思维,创新政策方式方法、提升政策效能效果。
全会强调“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这是从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的战略高度,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能够先后成为经济大国强国,制造业一直是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杀手锏”。对于城市而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也是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就是要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有效向制造业聚集,破解金融支持不足、税费负担偏重、产业人才缺口、制造业成本收益关系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应当紧紧围绕成都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的现实需要,聚焦强化人才及金融要素保障、完善市场制度及交易机制等方面,持续开展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等相关研究。
全会提出的“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的重大决策。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好国家战略规划体系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当前,正值高质量开展“十五五”前期研究及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们要创新规划编制方法、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聚焦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增强规划编制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拓展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发展规划的有效支撑和协同保障,提升经济政策科学性和稳定性,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研究开展经济政策及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促进各类政策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