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关键词”看成都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创新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2023年8月以来,成都主动探索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统筹促进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拓展和郊区新城能级提升,着力破解市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截至2024年7月,区(市)县结对联动工作推进实施已一年。
近日,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调研组随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处室深入到各结对联动合作区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探讨关于建立健全结对联动工作机制、细化明确结对联动领域、创新探索路径模式、深化利益链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了“齐抓共管”“圈链融合”“双向奔赴”“互利共赢”四组关键词对成都区(市)县结对联动工作的创新实践进行梳理,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结对联动工作的思考。
区(市)县结对联动涉及不同行政主体和多元参与主体,强化统筹协调、汇集多主体共建合力是高质高效推进结对联动工作的关键。为此,区(市)县结对联动工作伊始,成都市级层面就确立高位统筹机制、并要求结对区(市)县建立健全多元推进机制。
调研中发现,在市领导对口联系统筹调度以及市级相关部门指导服务下,各结对区(市)县均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结对联动发展重大事项;组建了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结对联动工作专班,负责落实具体结对联动工作事项。部分结对区(市)县主动探索,持续深入创新多元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实体化运作机制,有效汇聚整合各方力量,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青羊区-崇州市:
主动将“链主”企业负责人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并设立“N”个专项工作组
为强化统筹决策过程中政企联动,针对“链主”企业发展需要务实推动两地结对联动工作,青羊、崇州两地主动邀请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空工业成飞)主要负责人进入领导小组,成立由两地主要领导和航空工业成飞总经理担任组长的结对联动领导小组,以“属地政府+链主企业”的形式统筹结对联动重大事宜。同时,在具体执行层面,两地在重点组建“1”个产业工作专班负责航空产业协作具体事项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设立“N”个专项工作组,负责落实相关领域结对联动工作。
截至2024年7月,青羊、崇州两地已先后召开5次领导小组会议,11次集体研究,并抽调20余名精干力量充实“1+N”工作专班,务实推动结对联动合作区产业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共建等工作。
金牛区-彭州市:
推动功能区(园区)管委会组团联动并深化“一对一”联系机制
金牛、彭州两地在搭建“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的基础上,聚焦中医药、无人机等产业领域联动合作,组建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湔江河谷片区组团、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新材料片区组团、荷花池国际商贸城功能区-成都国际陆港彭州片区组团、蓉北商圈-天彭主城片区组团,推动具体抓产业、抓项目的功能区(园区)管委会参与到结对联动工作中。同时,组建13个专项小组并形成“一对一”联系机制,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合作机制等方面对口单位共同协商拟定合作具体事项、细化工作内容、强化重点任务督导调度。
截至2024年7月,金牛、彭州两地已先后组织召开4次党政联席会议,滚动形成“工作清单+项目清单+改革清单”,并在合作区设立实体化专班办公室,各抽调6名专职干部集中办公,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金牛区荷花池商圈
双流区-简阳市:
实体化运行临空产业管理委员会,整合双方联动发展力量
双流、简阳两地在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基础上,为减少沟通协调成本、最大限度地整合两地资源力量推动临空产业联动发展,专门抽调规划、产业、招商等方面精干力量,以双简结对联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名义印发文件,组建双简临空产业管理委员会,截至2024年7月,两地已选派20名精干力量已入驻万汇中心办公点。
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领导下,管委会统一负责结对联动区开发建设、产业招引和培育、资源配置、要素供给等具体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切实提高结对联动工作效率。
产业合作是区(市)县结对联动的核心支撑,成都市级层面明确要求结对区(市)县强化“圈链思维”,精准锁定产业合作连接点和切入点,建设跨区域产业生态圈。
调研中发现,各结对区(市)县以结对联动合作区规划编制为契机,摸底双方产业现状基础、研究产业链上下游耦合关系,基本上都明确锁定了产业合作重点和细分领域,并落实到规划具体内容和工作任务中,携手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和招引。部分结对区(市)县主动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深化研究,细化产业联动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强加密结对联动关系。
天府新区-邛崃市:
协同打造先进制造业承载地与科技成果转化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互促
天府新区、邛崃两地通过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进行产业链合作分析,共绘产业图谱,明确在结对联动合作区共同引入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燃料电池、锂电池回收利用、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的“链主”企业,拓展航空航天新材料、轨道交通新材料等领域。截至2024年7月,两地已系统梳理谋划20多个重点推进实施的重大产业项目,共同招引常弘新能源、四川东方竹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竹产业精深加工等3个产业化项目落地。
同时,天府新区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借助技术交易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推动锂电池材料回收与再利用、航空动力等前沿技术在结对联动合作区落地转化,将其打造为成都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天府新区、邛崃两地正在推动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与邛崃大宝化工等涂料企业就辐射制冷材料成果转化项目开展原材料融合试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与四川嘉拓就锂电池回收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中试验证。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武侯区-金堂县:
协力推动“研发前端-制造中端-贸易后端”联动发展,共建武金绿色制造园区
武侯、金堂两地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安全应急产业,以淮州绿谷绿色制造中端为根基,增强武侯科技创新研发前端与两地贸易后端支撑。
其中,研发前端以川大、武侯高新技术企业、淮州绿谷科技型企业为研发主体,针对产业需求,重点依托川大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四川消防研究所开展创新研发。制造中端以淮州绿谷为主承载地,主动链接武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链,拓展新能源新材料材料、光伏储能、安全应急制造,构建特色鲜明的安全应急、工业应用类智能终端、微波射频产业链。贸易后端按照“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核心板块在武侯,生产商、物流、对企服务在淮州绿谷”布局思路,推动武侯电子商务赋能淮州绿谷供应链网络。
截至2024年7月,武侯、金堂两地依托武金绿色制造园区共同推动通航博览园、川消所等15个项目建设、总投资53.5亿,策划包装低空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微波射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27.3亿。
武侯区西部智谷微波产业园
与以往“先发带后发”单向帮扶不同,区(市)县结对联动更加强调基于双方需求的“双向奔赴”,鼓励因地制宜创新“合作共建”“飞地园区”“托管建设”等合作模式。
调研座谈中,“优势互补”“相互赋能”等词被各区(市)县结对联动工作具体负责同志反复提及,双方发展需要、产业互补需求是此次结对联动相关工作深入推进的基础和前提。截至2024年7月,各结对联动区(市)县基本上都以结对联动合作区为重点开展“合作共建”,原则上明确了各自主导责任。部分结对联动区(市)县立足区域间优势互补,进一步探索“反向飞地”“双向飞地”等合作模式和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方式。
青羊区-崇州市:
探索创新“反向研发飞地”和重大项目协同落地方式
为充分发挥青羊区航空航天创新资源富集优势,破解崇州市研发孵化平台不足的问题,青羊、崇州两地主动探索在天府动力源青羊片区建设崇州市离岸产业运营孵化中心,打造“反向研发飞地”,入驻中心的崇州市企业享受青羊区的创新资源、商务配套、优惠政策。
同时,两地主动探索重大项目“联合招引、协同落地”方式,从航空发动机、新材料、结构件等细分领域切入共同靶向招商38次,实现中发天信、纵横无人机等总投资超43亿的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其中,中发天信轻型航空涡轮发动机科研制造基地项目采用“总部研发+生产转化”模式,在青羊落地总部及研发中心,在崇州建设航空发动机高空测试平台和发动机组装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真正实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青羊·崇州航空产业园
武侯区-金堂县:
以“研发+制造”“总部+基地”形式共建“双向飞地”
一方面,武侯区探索在金堂县淮州绿谷打造生产基地,推动有扩产提能需求的本地企业入驻布局制造、中试基地环节,构建“研发-中试-量产”完整产业链,破解武侯区产业用地空间不足的难题。截至2024年7月,由武侯国投集团整体收储淮州智造新谷及邻里中心,规划建设的武侯金堂微波射频“姊妹园”项目已启动土地收储、制定盘活方案等前期工作。
另一方面,金堂县主动探索在武侯区西部智谷以租赁工业楼宇的形式打造总部及研发基地,为淮州绿谷企业提供总部或创新研发空间,引导金堂具有研发创新需求的企业入驻布局研发、总部等环节,破解金堂县当地发展总部办公、创新研发面临的人才短缺、技术短板等问题,从而实现两地资源互补、双向赋能。
武侯区西部智谷
部分结对区(市)县:
主动创新“领办”“托管”“结对子”“组建联盟”等方式促进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
教育领域,金牛区金琴路小学与彭州市北城小学结成联盟、沙河源小学对彭州市葛仙山小学实施委托管理;青羊区推动青羊名校领办崇州学校,并与崇州公立中小学及幼儿园实行全覆盖结对,开展教研合作交流、研学品牌和产教联合体共建等合作,截至2024年7月,先后遴选40位名优教师、名校长每1-2周前往崇州需求学校送教、送研。
医疗领域,成都高新区、锦江区与都江堰市全覆盖开展医院结对、组建优势专科联盟、互派专家人才、深化中医药合作等,已先后组织学术交流、专家坐诊等活动13次。
文旅领域,青羊区与崇州市建立青崇文旅营销联合体,先后共同策划举办“中华诗词创作大赛”“青崇相伴 博物致知”等系列文旅互联活动5场。
坚持互利共赢,建立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利益链接机制,是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走深走远的重要保障。与其他区域合作通过签订战略框架或合作协议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同,此次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工作从一开始就强调深化利益链接机制,鼓励结对双方遵循“市场化、可量化”原则,建立跨区平台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调研中发现,各结对区(市)县通过高频专题对接,均已共同组建了合资公司,并初步明确了双方资本金注入比例、收益分成等,逐步深化跨行政区利益链接。部分结对联动区(市)县主动共同发起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统计分算、财税分成”方法,进一步深化结对联动各参与方利益绑定,使结对联动关系更加稳定、相关工作更可持续。
武侯区-金堂县:
探索共同设立产业基金和建立要素共保机制,深化利益绑定
武侯、金堂两地在共同成立成都金武淮州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主动谋划成立共享产业招引母基金,由本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同时,联合两地“链主”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子基金,针对双方确定的低碳环保、安全应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科技型企业进行投资。截至2024年7月,两地已共同成立10亿元产业基金,并发挥两地武发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和金堂存量基金作用,共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
为确保结对联动合作区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武侯、金堂两地协同强化土地、资金、人才“三供三保”(即土地、资金、人才供给和招引、落地、发展的保障),其中,土地方面重点针对共同招引的重大项目协同向省市争取用地指标,保障新增工业用地供应;人才方面重点对同时符合两地人才政策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服务,强化人才支撑。
金牛区-彭州市:
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和分成分算机制,强化互利共赢
金牛、彭州两地在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的基础上,又探索共同出资设立彭州市绿色低碳产业引导基金、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金;同时,金牛区授权金牛国投集团采取“ABO+社会资本”模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金彭结对联动合作发展,推动结对联动工作多元参与。截至2024年7月,两地已成立总规模5亿元的绿色低碳母基金。
金牛、彭州两地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下,共同制定印发《金彭结对联动“统计分算”工作机制》,针对成立子公司、存量企业迁移等情况,按一定比例分类确定经济数据分享;共同制定印发《金彭结对联动财税利益共享(分成)机制》,针对联合招引项目、共同出资项目等情况,按税收缴纳关系所在地在金牛区、彭州市不同,分别按照不同比例确定财税分成。
推动区(市)县结对联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成都相关区(市)县主动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亮点做法;但总体上结对联动工作还处于探索深化阶段,结合实地调查,下一步建议重点关注:
一是因地制宜动态调整优化结对联动模式。跨区域结对联动发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方实力、不同发展诉求下所采取的合作模式应有所不同。建议成都相关结对区(市)县根据双方实际情况,主动优化结对联动模式,对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建管能力等差距不大的结对区(市)县,可深化共建共享模式,共同推进结对联动区开发建设;而对于发展水平、财政实力、建管能力等差距较大的结对区(市)县,可探索飞地园区、全面托管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结对区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结对联动工作的积极性。当前跨区域结对联动主要以结对双方政府及国有企业推动为主,可持续性不强。建议以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为契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参与结对联动合作区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同时,及时发布产业合作项目或事项清单、合作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清单,以市场机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
三是健全利益链接和差异化考评机制。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跨区(市)县企业迁移、项目落地、联合招商等收益分成和指标分算机制,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健全差异化考评体系,对于产业基础较好、配套条件较好的结对联动合作区,着重考核税收、企业集聚等成效指标;对于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结对联动合作区,重点考核项目包装策划、项目推进等指标。
文中图片来源:“成都发展改革”微信公众号、“武侯发布”微信公众号、成都日报、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