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最火黄金周: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成都文旅市场“吸睛”又“吸金”

2025-10-23 浏览量:242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成都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国第一,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人均旅游消费重回“千元档”,成都入围多个旅游“TOP10”榜单并拿下至少5个全国前三,“长假美食吸引力城市榜TOP10”高居榜首、“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10”位列第二…….成都国庆中秋长假凭什么“吸睛”又“吸金”?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通过持续追踪双节期间成都文旅热点亮点,结合手机信令、交通客流等高频大数据,从文旅客流、消费、客群画像等多维度给出答案。

今年双节期间(2025年10月1-8日,下同),成都共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3.5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3%、13.4%;人均旅游消费达1025.3元,同比增长7.7%,继2021年国庆假期后重回“千元档”;从全国排名来看,成都游客接待量位列全国第一、排名与去年国庆持平,旅游总收入、人均旅游消费在已发布数据的GDP十强城市(上海、苏州和武汉尚未公布数据)中分别排名第2、3位,再次刷新2024年国庆以来假日消费最高记录。三大核心指标全面增长、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特别是旅游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客流增速、排名实现跃升进位,显示出成都假日消费市场“旺丁又旺财”


1-图表(1).png


交通客流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假期成都“人从众”的高人气,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完成旅客吞吐量227.6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5.8%;成都地铁客流量日均值达575.1万人次,排名GDP十强城市(杭州地铁暂无数据)第5位,同比增长3.5%。


2-图表(1).png


3-标题(1).png


跨市深度游成主流,省外客源占比略高。手机信令数据显示,国庆中秋来蓉深度游游客(在目的地城市停留6小时以上的单日去重游客,以下“深度游游客”均为此意)中,外地游客占比达63.1%,较去年国庆假期提高1.2个百分点,始终保持在60%以上;其中,外省游客占比(32.7%)高于来自四川其他城市的游客占比(30.3%),较去年国庆假期提高0.7个百分点,成都位列携程“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Top10”第二,显示出成都文旅辐射力增强,文旅竞争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成渝游客“双向奔赴”,主要客源地集中于东、西部重点城市。成都文旅的辐射半径较广,国内游客客源覆盖全国31个省份,外省游客主要来自东、西部重点城市,重庆、北京、上海、西安、深圳、广州、昆明、兰州、西宁、杭州位列深度游游客量前十,其中一半城市游客占比较去年国庆有所提升,兰州、西宁日均游客量增速近6%;此外,成都、重庆互为首位客源地,也体现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4-图表(1).png


5-标题(1).png


青年游客仍是主力,Z世代更偏爱成都。国庆中秋来蓉深度游游客中,青年(15~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以上)游客占比分别为71.8%、21.3%、6.9%,青年游客占比自去年国庆以来稳定保持在70%以上;其中,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游客占比约48.9%,较去年国庆假期提高11.8个百分点,高于重庆该客群占比,成都作为“Z世代友好城市”“00后最喜欢的城市”名副其实

银发旅游需求旺盛,60岁以上老年游客增长最快。在四川银发旅游专列扩容、成都发力银发经济等带动下,今年双节期间,55岁以上银发游客占比较去年国庆提升1.7个百分点,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11.6%;其中,60岁以上老年游客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部银发群体2.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中年、青年游客,进一步表明比青年有钱、比中年有闲的银发群体正成为文旅市场生力军


6-图表(1).png


7-标题(1).png


超六成游客选择“夜游”成都。国庆中秋长假,全市持续丰富夜游产品供给,夜游观光巴士、夜游锦江、“玉林路民谣音乐季”等消费场景活动持续火爆,带动深度游游客的夜游占比(60.9%)较去年国庆假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具体到每日来看,夜间游客量在假期次日(10月2日)达到峰值,创假期单日夜游客流新高,夜间游客占比连续6天维持在60%以上高位,可见成都夜游场景黏性较高


8-图表(1).png


“一日游”明显减少,“过夜客”翻倍增长。成都推出的各类特色夜游产品,优化升级了“日赏夜游”体验,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今年双节假期来蓉深度游游客中,“一日游”占比较去年国庆假期降低7.7个百分点,“过夜客”占比升至36.0%,日均过夜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04.8%。另有成都地铁数据显示,乘坐飞机、火车出行的外地乘客有52%在蓉停留4天及以上,由此可见,成都不仅将外地游客“引得来”,更“留得下”


9-标题(1).png


国家4A级以上景区是假日旅游市场的主力之一,在监测的成都53个4A级以上景区中,深度游游客总量排名前十的景区主要为历史人文、休闲度假、主题乐园类头部景区,平均每家接待游客近38.7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约4.8万人次;深度游游客增长排名前五的景区增速均超过40%且多为腰部景区,分别为凤凰湖旅游景区、宝山旅游区、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花故里景区、东郊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刚成功创建5A级景区的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成为游客“新宠”。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深度游游客总量前十景区集中于五城区(5家),增速前十景区集中于县市新城(4家),热门景区分布呈现中心与远郊双重集聚的特征


10-图表(1).png


11-标题(1).png


在“奔县游”“乡村旅游”持续火热的加持下,成都县域文旅市场加快发展,体验式乡村消费场景持续上新,双节期间崇州“长河落日园”营地、彭州“村咖”、蒲江长秋山森林公园等备受追捧,叠加“秋季村糖会”的拉动作用,8个县市新城共接待游客1228.2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总量的42.9%,平均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其中都江堰市人均旅游消费近1420元、全市排名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崇州市游客接待量达220.3万人次,首次反超传统旅游强市都江堰市,位列县市新城第一


12-图表(1).png



整体来看,双节期间成都假日经济量质齐升,呈现出“人气足、消费旺、增长快、趋势新”特点。围绕落实省市文旅发展部署,对标上海、南京等文旅强市,未来成都还需从三方面着手更好发挥文旅带动消费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文旅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一是突出特色引领,推进文旅扩容提质。深入挖掘大熊猫、古蜀文化、三国文化等成都特色文旅IP,持续推出更多沉浸式、场景化的特色夜间文旅节庆活动,打造一批“微度假”“乡村游”等主题的特色小众旅居场景,逐步推动成都向可深度体验的“度假型目的地”转型,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二是强化融合创新,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力推广“跟着演艺(影视、赛事、戏剧、会展)来旅行”和“票根经济”,持续上新“文旅+工业”“文旅+科技”“文旅+演出”“文旅+赛事”等消费场景,让游客常来常新、常玩常新。

三是完善服务保障,提升文旅环境品质。优化全域“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深化文旅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精准聚焦外地游客需求打造“一站式”出游服务,针对性有效破解入境游客支付便利、行李寄存、景区预约等服务场景“小微堵点”问题,加快营造国际化便利化旅游环境,让来蓉游客“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13-作者简介.jpg


14-作者简介1(1).png


15-作者简介2(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文中数据来源:中国联通智慧足迹、wind数据、部分城市文旅部门公开数据和成都区(市)县文旅部门数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2862.3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增长7.7%!成都国庆大假交出亮眼成绩单》、“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全国第三!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再创历史新高》、“成都地铁”微信公众号《5203.26万!》。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