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提振消费再度成为全国两会热词,透过4组关键词看成都2025年发力点

2025-03-18 浏览量:377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封面--.png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今年全国两会,“提振消费”再度成为代表热议重点和社会关注焦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等七大行动。成都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辐射带动四川及西部地区超3.8亿人口的超大城市,拥有广阔的消费腹地和巨大的枢纽流量,为此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要提振“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需求”。

2025年,成都应抢抓国省消费政策机遇,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新特征、新热点,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做法,以供给侧创新、需求侧激励、增强供需适配性为重点,聚焦“创新场景活动‘聚客流’、促进流量转化‘旺市场’、助推消费升级‘造热点’、释放政策效应‘赋新能’”四组关键词精准发力,充分释放内需更大潜力,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1-标题(1).png


场景创新和活动提质已成为当前国家到地方促消费工作的重点,非标商业、文旅元宇宙、乡村赛事、沉浸式演艺等新场景、新活动呈井喷之势不断涌现。成都正以“场景营城”理念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应积极挖掘消费新热点、新趋势,以商旅文体健融合为重点、内容形式创新为核心,差异化打造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常态化推出兼具辨识度与记忆点的品牌消费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蓉消费体验

一是营造消费流量“引力场”。聚焦高能级、高品质、高流量,持续高频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重大体育赛事、新型消费展会等多元化节展赛会,精心办好全国糖酒会暨春糖节、西博会、成都马拉松、国际美食嘉年华等常态化品牌活动,以赛(演)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成展,探索打造“演赛展旅商”一站式城市消费盛宴,放大演艺、赛事、展会等消费带动效应。


2-图(1).jpg

成都2024汤尤杯比赛现场


二是构造消费产业“联动轴”。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统筹打造假日消费活动品牌“在成都过节”,紧盯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把握服务消费、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等重点领域消费新热点,提前谋划、全城联动、定制推出“一区一主题”线上线下促消费特色活动,有机串联全市“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新“十二月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特色消费场景,推动多场景复合共融、多活动互嵌导流。

三是创造消费体验“试验场”。围绕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成都新兴产业,积极推动“成都造”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汽车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打造集产品发布、展示和体验于一体的快闪活动、快闪场景。精准“画像”Z世代(即“95后”和“00后”)、新锐白领、亲子家庭、都市银发等重点消费人群,大力培育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支持春熙路步行街、交子大道、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市级特色消费场景升级打造“人工智能+”消费场景,鼓励春熙路商圈、大源商圈、东郊记忆等青年消费集聚地创新打造二手集市、循环商店等绿色消费新场景。


3-标题(1).png


高流量创造的高热度能为消费市场快速注入新活力,但城市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在于将短期的“流量”转化为稳定的“留量”。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城市客流规模和假期旅游热度长期稳居全国前列,2025年应充分发挥大平台大流量优势,深挖城市特质资源,创新长效留客机制,以高品质供给、便利化服务留存更多外来消费,不断提高客流消费黏性,让游客“留得住、愿消费、还想来”

一是大力发展票根经济。以一张票根联动“文商旅体展”消费,放大成都世运会、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中超联赛、成都国际车展等2025年大型演艺赛会的外溢作用,抢抓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哪吒2》等现象级ACG赛事、电影热度,以机票、高铁票、门票、电影票等“票根”为媒介,串联全市最优质的商贸、文旅、体育、健康等多元消费资源,推出一系列“凭票根、享优惠”活动。


4-图(1).jpg

中超联赛成都蓉城队比赛在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举行


二是全面促进入境消费。抢抓“240小时免签”重大机遇,推进航旅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成都免费半日游等菜单型中转游产品,臻选熊猫基地、宽窄巷子、锦里、春熙路商圈等成都必打卡景点,提供免费交通接送、免费上网及英文向导讲解等“一站式”入境旅游服务;策划“像成都人一样生活”等复合型深度体验游产品,为入境游客量身定制“学做一道川菜、慢品一盏川茶、领略一番非遗”等体验活动,推出“蓉城中医康养行”等优质入境旅游线路。

三是持续培育爆款产品。积极扶持“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休闲文化”等在地IP开发运营,推出更多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成都礼物”文创产品,培育更多像“哪吒”一样的“成都造”爆款产品,大力发展“谷子经济”(二次元IP衍生周边产品消费)。支持县市新城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IP价值,差异化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文旅新产品,提升打造邛酒、彭州中药、崇州家具等区域品牌。


5-图(1).png

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哪吒”雕塑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打卡


6-标题(1).png


2024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成都人均GDP更是早在2021年就超过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标准,居民消费正加快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成都在餐饮、文旅、家政、医美等多个服务业领域优势显著,2025年应抢抓服务消费政策窗口期,聚焦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消费升级趋势,链接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四大“经济”,突出技术赋能、业态融合、场景创新,着力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打造更多服务消费新热点

一是焕新夜间服务消费体验。以成都音乐坊、春熙路大慈坊街区、灌县古城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引领,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等合理延长服务时间,鼓励传统服务消费场景应用AI、XR(VR/AR/MR)、5D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开发国风夜宴、光影演艺、水上夜游、夜间游园等沉浸式体验夜间消费项目。进一步放松周末及节假日“外摆”限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融合多元“夜态”的限时步行街,探索推广高架桥下空间植入主题夜市、街头表演、社群运动等互动型“夜态”。


7-图.png

成都东郊记忆全景沉浸式汉文化主题餐秀项目——蜀宴赋


二是创新服务消费“首发空间”。支持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成都医学城等产业园区,聚焦餐饮、文旅、金融、健康等服务消费优势领域,结合城市地标和特色景观“一园一特色”打造“首发空间”,集聚首店、推出首秀、策划首展等。依托成都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废旧大厦、闲置林盘、公园绿道、屋顶空间等存量空间,创新打造文旅垂直街区、共享健身空间、机器人餐厅、限时设计实验室等服务消费新空间,推出AI定制、疗愈盲盒、林盘医美、低空旅游等体验式首发。

三是挖掘银发服务消费潜能。支持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适老化改造,打造“银发族”标杆空间(商场/景区/公园等)、代际共融场景(如祖孙共学)、老年运动社交中心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老年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社区健康驿站、数字养老医院等服务设施,积极发展老年主题旅游、个人养老金融、再生医美、远程医疗等多元化服务,布局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打响银发经济“成都服务”品牌。

四是探索“冰雪+”服务消费模式。支持大邑西岭雪山、都江堰融创雪世界、新都尖锋旱雪场等积极探索“冰雪+旅游”“冰雪+赛事(演艺)”新业态,开发冰雪露营、冰雪康养、冰上表演、竞技滑雪、冰雪摄影比赛等新产品,培育壮大滑雪培训、雪具租赁等冰雪消费新增长点。鼓励产业园区、社区、商业综合体等利用仿真冰、人造雪、VR模拟器等技术产品,打造虚拟高山滑雪场、虚拟冰雪世界剧本杀等冰雪科技体验场景,推广旱雪、轮滑冰球、旱地冰壶等室内冰雪运动。


8-图(1).jpg

西岭雪山


9-标题(1).png


消费政策是当前宏观政策施力重点,特别是家喻户晓的“以旧换新”和“消费券”政策,在带动消费持续回暖、促进经济回稳向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建议成都抢抓新一轮政策机遇,统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突出用户思维、需求导向,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及时出台增量政策,迭代优化存量政策,持续提升消费政策的创新性、精准性、有效性,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一是推动大宗消费拓品类、扩群体“换新”。在国补省补品类基础上,聚焦绿色、智能、适老等方向,结合成都产业特色、居民消费习惯,主动挖掘需求量更大、覆盖面更广、带动力更强的家居“轻更新”、3C产品换代、居家智能化适老化改造等领域,探索将装饰家纺、小家电、高端3C、智能监测设备等产品纳入市补范围,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动态调整增加热门新兴品类,逐步放宽补贴领取资格地域限制,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范围可领可用。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双流二手车出口基地等平台,加力推动二手车、二手家电出口东南亚、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10-图(1).jpg

成都国际铁路港


二是促进消费券多元化、精准化投放。强化市区协同、政企合力,持续优化消费券发放和分担机制,探索实行“在线报名、摇号中签”等新型领券方式,健全“政府补贴、平台支持、商户让利”多方联动模式。强化靶向发力、精密设计,重点聚焦服务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智能挖掘在校师生、母婴亲子、银发群体、新就业群体等细分群体消费需求,紧盯节假日和促消费活动等重要节点无缝衔接,持续发放服务消费券、绿色消费券、3C消费券、低空体验券、暑期消费券等组合式消费券。

三是优化消费政策系统性、协同性设计。迭代更新成都夜间经济等存量政策,探索出台服务消费一揽子政策,鼓励应用AI大模型等新技术,培育壮大文旅元宇宙、家居智能代理、健康智能监测等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扩大营业性演出、艺术品交易等优质文娱服务进口。积极探索促消费与产业、民生政策联动,协同成都市房地产、制造业、人才、生育等政策,推广发放购房配送券(汽车/家电/家居等)、“成都造”汽车消费券、青年租房补贴、育儿消费券等,结合数字消费红包、抽奖、集体团购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旧换新+”系列活动。


11-图表(1).png


12-作者简介.png


13-作者简介1(1).png


14-作者简介2(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日报、“蜀宴赋”微信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上海黄埔,《“票根经济”为“上海之夏”增活力》。

2. 随申Hi,《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2025年上海准备这样做》。

3. 国新网,《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