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精准画像、分区施策,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04 浏览量:382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封面(1).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民营企业是成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落实好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要求,需要充分把握成都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征,本文从产业结构、注册资本、成立年限、创新能力四个维度画像显示,成都市城市新区、中心城区、县市新城(以下统称“三类区域”)民营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建议分区差异化施策。

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统称为“城市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统称为“中心城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统称为“县市新城”。


1-标题(1).png


截至2024年6月底,成都市城市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共有存续、在业状态民营企业29.71万家。综合来看,城市新区以占全市19.22%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民营企业50.68%的有效发明专利、43.9%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7.12%的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23%的民营上市企业、36.36%的“四川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成都东部新区因建设起步较晚,相关指标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存在较大差距。成都市城市新区民营企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2-图表(1).png


一是行业分布较为集中。城市新区民营企业集中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85%),批发和零售业(19.00%),三个行业合计占比达62.39%。


3-图表(1).png


二是注册资本高、成立年限短。城市新区67.11%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其中在1000万以上的占15.31%,在三类区域中均为最高。46.89%的民营企业成立于3年以内,在三类区域中最高;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仅占7.54%,在三类区域中最低。


4-图表(1).png


5-图表(1).png


三是创新水平相对较高。城市新区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共有2670家,占全市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比重超过四成;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共1.48万件,占全市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超过五成。其中,成都高新区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市首位,分别为2322家、1.34万件,占全市民营企业比重分别达37.87%、45.75%,创新能力较为突出。


6-图表(1).png


  建议:

城市新区民营企业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对创新要素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高,建议围绕标准引领、场景开放、数据流动、平台支撑、成果转化等方面,突出打造高能级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支持中小型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7-标题(1).png


截至2024年6月底,成都市12个中心城区民营企业共有存续、在业状态民营企业114.11万家。综合来看,中心城区以占全市73.79%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民营企业43.24%的有效发明专利、50.67%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52.4%的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08%的民营上市企业、50%的“四川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基数大、整体实力强。成都市中心城区民营企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8-图表(1).png


一是商贸流通和商业服务占比高。中心城区民营企业集中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40.41%),租赁和商务服务(16.2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3.58%),三个行业合计占比达70.24%。区域商贸繁荣、市场发达,从事批发和零售业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从事批发和零售业民营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84.42%。


9-图表(1).png


二是注册资本规模和成立年限均处于中间区域。中心城区65.34%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占13.07%,均在三类区域中处于中间区域。45.59%的民营企业成立于3年以内,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占10.39%,均在三类区域中处于中间区域。


10-图表(1).png


11-图表(1).png


三是创新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区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共有3018家,占全市近五成;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共1.26万件,占全市超四成。各区域之间创新水平不均衡,双流区、郫都区、武侯区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


12-图表(1).png


  建议:

中心城区民营企业数量多,发展商贸流通业基础较好,建议突出民营企业在发挥新兴消费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支持民营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新型要素重塑产业形态和商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即时零售、智慧超市、智慧驿站、智慧书店等新零售业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助推消费提质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13-标题(1).png


截至2024年6月底,成都市8个县市新城民营企业共有存续、在业状态民营企业10.81万家。综合来看,县市新城以占全市6.99%的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民营企业6.08%的有效发明专利、5.44%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48%的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9%的民营上市企业、13.64%的“四川民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分布较为均衡,但综合实力有待提升。此外,3个特色产业集群(崇州市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彭州市中医药产业集群、邛崃市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设备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具有一定区域特色。成都市县市新城民营企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4-图表(1).png


一是农林牧渔业占比相对较高。县市新城民营企业超过五成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27.01%)、租赁和商务服务(15.21%)、农林牧渔业(12.4%),农林牧渔行业民营企业占比在三类区域中最高。


15-图表(1).png


二是注册资本小、成立年限长。县市新城55.79%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占12.72%,在三类区域中最低。36.79%的民营企业成立年限在3年以内,在三类区域中最低;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占16.23%,在三类区域中最高。


16-图表(1).png


17-图表(1).png


三是创新活力有待激发。截至2024年6月底,县市新城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共有444家,占全市有发明专利的民营企业比重为7.24%;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共0.18万件,占全市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6.08%,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及城市新区和中心城区。


18-图表(1).png


  建议:

县市新城民营企业总量较少、创新能力弱,但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建议突出做大总量、打造特色企业集群,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一方面,落实落细“个转企”支持政策,加强重点培育、实施精准帮扶,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基础。另一方面,支持头部民营企业在工业重镇、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民营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19-作者简介.png


20-作者简介1(1).png


21-作者简介2(1).png


22-作者简介3(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除特殊说明外,均来源于启信宝,时间截至2024年6月30日。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