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工作动态

首页 > 智库动态 > 工作动态

研究城市发展之道 —— 院(中心)学研带头人三本专著出版

2024-09-25 浏览量:1169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日前,由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宏观和区域经济学研带头人黄浩森、李梦宇、刘军伟分别撰写的《城市产业进化论:规模·效率·生态》《成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发展格局下极核城市引领多层次区域发展——成都探索与实践》三本专著正式出版。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作为首批“成都新型智库”,紧密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发改委重点工作,按照“立足成都,服务政府,突出应用型研究,提供高品质决策咨询服务的新型特色智库”的总体定位,构建了“研究+数据+技术”融合发展、核心突出、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业务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链条式、体系化的高质效决策咨询服务。

此次出版的三本专著是三位学研带头人近年来潜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他们结合实际案例,聚焦城市产业演进规律、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和极核城市的区域发展引领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历史回溯、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专项评价和案例剖析。


01

《城市产业进化论:规模 · 效率 · 生态》


1-图表(1).png


 作者简介   

2(1).png

黄浩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学研带头人,正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低碳发展等。


 内容简介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了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以现代力量,是中国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形态作出的世界性贡献。我国已经实现了向城市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对发展全局的引领作用从未如此明显。产业是城市的物质技术基础、保障城市有序运转的关键支撑、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依托。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现代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力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城市产业加速推向了创新驱动、生态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因此,该书着眼影响城市与产业关系进化的历史脉络、重要因素、未来趋势,探索性开启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研究,在纵向时间演替、横向多重因素交织中归纳、验证和研判城市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

该书主要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篇“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与产业变迁”,在长时间序列中条线梳理国内外典型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从不同制度、不同层次的城市产业变迁特征中归纳一般规律;第二篇“影响因素促进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作用”,从影响因素切入,解构分析各因素在不同阶段促进现代城市与产业互动的独特作用和方式;第三篇“现代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对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所呈现出的发展阶段进行定量划分,验证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对城市与产业互动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第四篇“现代城市与产业生态一体化发展评价”,创新构建起生态一体化发展指数,对我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生态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第五篇“面向未来的一些探讨及建议”,瞄准以生态一体、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展望影响因素促进城市与产业互动发展的未来重点。


02

《成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3-图表(1).png


 作者简介 

4(1).png

李梦宇。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宏观经济学研带头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财政金融等。


 内容简介 


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在国家和区域现代化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突出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和服务带动作用,致力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标准示范,科学谋划城市格局、城市动力、城市位势的战略转型,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方面积极创新突破、努力走在前列。

本书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脉络和内涵特征出发,重点围绕“效率牵引、创新驱动、产业支撑、开放赋能、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案例剖析,尝试对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全貌进行整体勾勒。其中:

第一章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等相关理论入手,全面剖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规律特征以及实践要求。第二章立足高质量发展普适要求以及成都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城市特性的特色内涵,对成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进行整体分析刻画。第三章聚焦经济发展效率变革,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构成和作用机理,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及驱动成都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解和剖析。第四章聚焦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分析成都推动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围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提出方向路径及重点举措。第五章聚焦经济发展质量变革,从更深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角度,对成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现状水平及短板问题进行评价分析。第六章聚焦经济发展开放赋能,通过创新构建开放发展“五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开放发展趋势特征和质量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第七章聚焦经济发展政策保障,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要求下宏观调控要求及政策供给转型的总体取向和特征,对成都政策体系供给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适配性进行了分析评价。


03

《新发展格局下极核城市引领多层次区域发展——成都探索与实践》


5-图表(1).png


 作者简介 

6(1).png

刘军伟。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学研带头人,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开放发展和城市经济等。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四川省域“五区共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成都主动做强极核、主干,增强对全省、成渝地区、西部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本书从极核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作用机理出发,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极核城市发展“平台化”的要求,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极核城市更需要“内外兼修、同时发力” 既要链接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自身发展能级;又要引领构建协同共兴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增强整体竞争力和话语权。

基于此,本书由内及外梳理总结成都内部空间融合与能级提升,进而引领多层次区域发展的探索实践,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区域发展、极核城市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探讨演进视角下的极核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作用关系,以及不同区域尺度下的极核城市特征及功能作用。第二部分,总结梳理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内在逻辑及内涵,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极核城市定位、功能作用,以及引领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第三部分,探讨城市空间演进的规律趋势及优化提升困境,阐述成都以空间融合提升城市功能能级的探索实践。第四至第七部分,分层次研究探讨成都引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辐射四川省域协同发展、联动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与国内重点区域合作的成效及新使命、创新探索,并提出下一步关注重点。第八部分,面向未来区域发展新态势,提出加强城市群黏连发展下的多极核城市互动、区域多中心下的功能及产业错位协同、时空距离压缩下的区域空间组织结构变革、区域发展成果共享要求下的公共资源配置、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下的区域柔性治理等问题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极核城市作用,引领和服务多层次区域合作发展。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