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一”假期消费客流大数据看成都经济韧性活力
节假日客流及消费大数据是观察城市经济活力和热度的重要窗口,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本文综合运用人员迁徙、航空客流、地铁客流、商圈客流及美团消费等高频大数据指标,对2024年“五一”假期成都人员流动及消费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描绘了各区(市)县餐饮、住宿、娱乐、旅游等各类消费热力分布情况。
大数据显示,世园会开幕和汤尤杯成功举办叠加“五一”黄金周假期进一步激活了城市枢纽流量、点燃了文旅消费热情、擦亮了城市形象品牌,成都消费客流大数据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为巩固和增强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注入了持续动力。下一步,成都应依托在枢纽流量与消费热度方面的优势潜力,积极推动城市“流量”充分转化为经济“增量”。
百度迁徙指数¹是反映人口流动活跃度的综合性指标。
从规模总量来看,2024年“五一”期间²,成都百度迁入、迁出指数日均值分别为20.04、21.55,均排名全国第2位,高于春节(19.47、13.45)、和清明假期(14.92、16.93)日均水平;根据微信、携程、飞猪平台发布数据显示,成都旅游热度分别排名全国第3、第4、第5位。
从同比增长来看,受去年疫情转段后“五一”期间报复性出行需求短期内集中释放导致基数垫高影响,10个重点城市³迁入、迁出规模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成都迁入、迁出指数同比增速分列10个重点城市第3、2位,显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从迁徙流向来看,2024年“五一”期间成都人口迁入来源地主要集中在省内(以眉山、德阳、绵阳、南充、资阳为主)、合计占比达77.1%,省外(以重庆、陕西、贵州为主)占比为22.9%,较今年春节假期(17.7%)提升5.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都对省外客群的吸聚能力和辐射半径进一步提升。
航空客流⁴能反映跨区域远距离人员集聚活跃度。
随着世园会、汤尤杯等国际性赛事和展会活动成功举办,以及“五一”黄金周效应释放,成都航空客流迎来强劲增长。2024年“五一”期间航空客流日均值达到23.85万人次,仅次于春节假期所在的2月(25.48万人次),高于1月、3月、4月(分别为21.78、22.02、21.28万人次),创下年内次高值,其中进港、出港客流分别在“五一”假期首日、末日达到春节以来的峰值(分别为12.76、12.9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航空客流日均值增长10.1%,较4月(同比增长4.2%)呈现增幅扩大的良好态势。
与重点城市相比,成都航空客流规模继续保持领先。2024年“五一”期间航空客流日均值排名全国第3(上海、北京分别为33.00、30.58万人次),明显高于广州、深圳、重庆、杭州、武汉、南京(分别为18.00、14.43、14.00、13.43、8.71、8.70万人次),航空第三城的枢纽能级地位保持稳固。
地铁客流⁵是反映市域范围内人员流动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期间成都地铁客流量日均值为575.5万乘次,分别较今年春节假期(321.1万乘次)、清明假期(536.5万乘次)提升254.4、39.0万乘次,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54.8%,反映出成都市域内人流加快集聚、人气活力较足。
与重点城市相比,成都地铁客流量稳居重点城市第5,高于重庆、武汉、杭州、南京、苏州(分别为471.1、452.5、410.7、342.4、235.4万乘次);与客流规模高于成都的北上广深相比(增速分别为-12.3%、-1.9%、-5.0%、-4.6%),成都地铁客流量同比增速最高,客流量与北上广深的差距较去年同期缩小92.8、12.4、43.3、37.1万乘次。
商圈客流⁶是线下实体商业的晴雨表,也是衡量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成都商圈客流持续高企,日均值达2.76万人次,分别高于前4月各月日均值(分别为1.98、1.99、1.93、2.07万人次),高于今年春节、清明假期日均值(分别为2.00、2.74万人次),尤其是在“五一”假期首日达到3.33万人次,创下年内最高值。
与社消零超万亿元的城市⁷相比,2024年“五一”期间成都商圈客流同比增速(0.8%)排名第2位(仅低于广州),高于深圳(0.2%)、上海(0.1%)、重庆(-1.7%)、北京(-4.7%),在去年高基数背景下成都商圈客流显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美团消费订单⁸是反映线上生活服务消费热度的重要指标,2024年“五一”期间,成都美团消费订单保持较快增长。
从增长情况来看,2024年“五一”期间,成都美团消费总订单增长26.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呈现出高位趋升的良好态势。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心五城区、新中心城区、郊区新城⁹美团消费总订单分别增长25.9%、27.7%、29.4%,增幅较去年同期扩大5.7、2.5、4.5个百分点,其中郊区新城休闲娱乐、餐饮消费订单平均增速(112.1%、20%)均高于全市、中心五城区、新中心城区,特别是在世园会的引流聚客效应下简阳美团消费总订单同比增长46.1%、排名全市第1,反映出郊区新城消费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强、潜力正加快释放。
从细分类别来看,休闲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类消费订单提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6.7%、21.4%、19.2%、14.4%,尤其是休闲娱乐、旅游、餐饮领域消费热度持续高涨,消费订单同比提升20.5、3.2、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24年“五一”假期,成都消费客流大数据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一是城市客流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消费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成都迁徙指数、航空客流、地铁客流规模分别排名全国第2、3、5位,商圈客流在“五一”期间创下今年以来峰值记录,美团消费订单同比保持26.8%的高位增长,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0.6个百分点。二是城市客流增速具有相对优势,消费韧性潜力巩固增强。与体量相当城市相比,成都迁徙指数、地铁客流、商圈客流同比增速排名相对靠前,航空客流(增长10.1%)增幅较4月继续扩大,郊区新城美团消费订单增速(29.4%)高于全市及中心五城区、新中心城区。
下一步,应充分依托枢纽流量与消费热度的优势潜力,创新消费场景业态供给,优化商业资源空间布局,大力培育集聚消费新产品、新主体、新平台,积极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显示度的本地消费品牌,努力增强客流消费粘性和价值转化力,进一步推动城市“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文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中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网站、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民航客运航班监测数据、汇客云数字底座、wind数据库
文中注释说明:
1. 百度迁徙指数基于百度地图定位反映人口流动情况,包含百度迁入指数、百度迁出指数。
2. 2024年“五一”假期为2024年5月1日—5月5日,2023年“五一”假期为2023年4月29日—5月3日,下同。
3. 重点城市指2023年GDP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下同。
4. 航空客流是指进、出港航班载客量,包含国内、港澳台、国际客运航班的总载客量。
5. 地铁客流是指轨道交通客运量。
6. 商圈客流是指购物中心日场均投射客流。
7. 2023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亿元城市分别为: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
8. 美团消费订单是根据美团APP统计的餐饮、休闲娱乐、住宿、旅游四方面的消费订单大数据。
9. 中心五城区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中心城区指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新津区;郊区新城指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