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杨会改:拥抱气象经济“新蓝海”,成都“万事俱备,东风已来”

2021-03-03 浏览量:2626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杨会改I 图一.jpg杨会改I 图一.jpg

  气象不仅与体育赛事密不可分,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空间。经济学界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认为,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这足以说明气象经济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月25日,成都成功申办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成都已经形成年年有大赛的国际顶级赛事矩阵。气象服务在保障赛事顺利举办之外,成都又该如何拥抱气象经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杨会改提出“ 拥抱气象经济“ 新蓝海’,成都‘万事俱备,东风已来’”的观点。

1615881300747017646.png 

  “气象经济”一词乍一听很新鲜,实际上是气象信息与城市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消费等“擦出的闪亮火花”,也就是靠气象科学技术影响和发展的经济形态,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气象经济”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新兴的热点经济现象萌动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气象经济早已经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早在2000年左右,美国已经有超过300家从事短期和中期商业气象服务的公司,并且已经有了指导商业生产的专业化气象研究数据。在日本,早已有了专业化的“气象经纪公司”,并且有的气象信息服务公司一年的气象服务收入可达到300亿日元。

  我国的气象经济起步较美、日等发达国家要晚近40年,虽然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环保、体育等多个行业领域,但是服务内容大多集中在气象预报方面,气象的专业化有偿服务收入很少,商业性气象服务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形成规模性产业还有一段距离。

1615872520485066534.png

  气象经济这片“蓝海”的价值,远远大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天气预报”。总的来看,气象经济的经济效益一般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利用气象预报发展经济以及进行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效益;二是企业利用气象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效益;三是气象信息服务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效益,这也是气象经济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

  比如国外一些气象机构开发出的诸如“啤酒指数”“冰淇淋指数”“空调指数”“耗电指数”“情绪指数”“感冒指数”等广为人知的气象指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又如法国气象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赛事活动提供详尽、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不但为赛事承办城市顺利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提供重要保障,而且为城市准确把握赛事期间气象变化策划相关消费产品、提供精细化服务等有利支撑,同时还为气象服务公司创下每年高达2000万欧元的经济收益。

法国网球公开赛.jpg

法国网球公开赛

 

1615872656466002277.png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预计,到2025年,我国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000亿元。那么面对气象经济这个有着巨大空间的新兴业态,成都即将举办的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以及加快建设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等无疑给气象经济加入了一勺催化剂。成都不妨顺应这些需求,从三个方面拥抱气象经济“新蓝海”:

  一是以大型赛事为突破口培育专业化气象经济。就在2月25日,成都成功申办2024年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成都已经形成年年有大赛的国际顶级赛事矩阵。成都可结合气象业务体制改革,提升大型赛事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拓展赛事运营及服务商气象领域服务需求,打造大型赛事气象服务标杆,推动实现办赛、营城双丰收。

杨图四.jpg

成都市气象局赛事通勤交通旅游气象服务系统

  二是促进气象服务与敏感型行业大方牵手,为市场主体利用气象信息“掘金”创造良好条件。当企业有意识地合理利用天气信息制定市场策略,可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找准空调、服装服饰、食品饮料、保险等天气敏感型行业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气象信息需求,强化气象消费培养,促进其与气象服务“联姻”,催生商业化气象经济。当然,这需要注意的是保证气象信息的准确程度,才能避免企业陷入“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困境。

   三是加快气象服务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与阴晴雨雪的天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段时间出炉的2021年春节小长假旅游报告显示,7天长假期间成都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447.6万人次、127.6亿元,领跑全国各大城市,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就地过年的政策和城市的精心准备外,连续7天的太阳和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的气温也为之添了一剂猛料,毕竟成都具有“一出太阳就上热搜”的追逐阳光“超能力”。当前,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为居民创造更多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也会萌生更多高品质精细化消费需求。促进气象数据与旅游消费的各类社会行为大数据深度融合,拓展气象服务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市场,为居民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提供最合适的商品,势必会成都发展气象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五.png

2021年春节期间成都阳光明媚,东郊记忆游人如织

  无论是服务城市发展战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还是繁荣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气象经济从投入和产出比来看都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遇中,拥抱气象经济这片“新蓝海”,成都“万事俱备,东风已来”。

  原文刊载于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和成都日报联合主办的《成都经济观察》(2021年3月1日《成都日报》第07版),有删改

1615879014010051867.png

文中图片来源: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网站、成都日报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