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智库声音

首页 > 智库声音

“苏超”火爆出圈对成都的启示

2025-08-05 浏览量:500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封面(1).png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坚持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吹响以文商旅体融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号角。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在今夏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体育赛事,江苏各地推动“苏超”出圈、并利用赛事效应反哺文旅经济的各项举措,成为以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有效扩大内需的新样板,对于成都具有启示意义。


1-标题(1).png


“苏超”通过在观众端设置低门槛运营、在球员端设置低门槛入场,降低民众参与赛事成本、扩大参与范围,推动“苏超”成为全民级赛事。

低门槛运营。据“看个比赛”购票平台显示,“苏超”票价普遍设定在5~10元,约为“中超”联赛(价格区间100~1288元¹)票价的5%。通过“白菜价”定价策略打破经济壁垒,推动实现平均每场观众人次破万,最高单场上座达到60396人次(南京vs苏州),创造国内业余足球赛事上座最高纪录。但值得注意的是,“苏超”爆火后,基于一票难求,部分赛事门票被黄牛炒至数百元,引发一定争议。


2-图.png

2025年“苏超”联赛第六轮,南京队迎战苏州队


低门槛入场。据“江苏调查”数据显示,本届“苏超”获参赛资格的球员共516人,其中职业球员29名,占比5.6%。其余选手均为来自各行业的业余球员,包括外卖员、程序员等从业者119人,还有教师、学生217人。通过“平民化”入场打破专业壁垒,奠定赛事的群众性基础。


3-标题(1).png


“苏超”起始,南京官媒就带头造梗“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奠定城市荣誉的赛事基调,激活“散装江苏”的集体认同,引领民众围绕历史文化、饮食风俗、经济地理等多维度自发造梗玩梗。这一现象既激活了民众参与热情、推动赛事出圈,也为赛事增添了文化底蕴,让球场较量变为城市文化巡礼,促使江苏区域文化随赛事出圈。

历史文化梗。例如:称“徐州(刘邦故里)vs宿迁(项羽故里)”的赛事为“楚汉争霸2.0”,在徐州败阵后调侃“裁判不是淮安(韩信故里)人”;在“扬州vs泰州”的赛事中,扬州喊出“翻遍唐诗三百首也没找到你名字”的文化梗。

饮食风俗梗。例如:在“南京(特产盐水鸭)vs无锡(特产水蜜桃)”的赛事中,衍生出“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的味觉惩罚赌约;作为淮扬菜两大代表城市,“淮安vs扬州”的赛事被调侃为“淮扬菜厨王争霸赛”。

经济地理梗。例如:将“苏州vs无锡”的赛事称为“机场保卫战”(无锡硕放机场位于无锡,但实则为无锡与苏州共建共用),将资源争议转化为赛事隐喻;经济强市苏州、无锡、常州因积分垫底,被调侃从“太湖三霸”变“太湖三傻”。

城市地名梗。例如:将“南通vs南京”的赛事称为“真南哥之争”;以“常州-吊州-巾州-丨州”的削字减笔画机制调侃屡战屡败、稳定垫底的常州。

区域文化梗。例如:从“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梗衍生出“冠军可获得一年省会使用权”“天时地利人不和”“没有假球,全是世仇”等“散装江苏”的区域文化梗。


4-图.png

“苏超”观众手持“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标语牌


5-标题(1).png


“苏超”爆火出圈,激活了从情绪消费到实体消费的传导链条,形成“观赛+旅游+衍生消费”的消费链,各城市积极以赛事票根为核心,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将赛事主场转化为消费主场。

打造“一票通全城”活动,通过将票根联动重要消费站点,拉动全城“吃住行游”消费。常州推出凭球票“全城9折”举措,持票球迷能享受市内指定商业综合体提供的9折优惠;南通推出持票根人员享受“通通来、通通享”福利,包括发放消费券、景区入园优惠、购物住宿餐饮优惠、交通出行优惠、研学路线拓展、“健康+”服务六项内容。

打造“票根+”经济链,通过将票根联合指定商品,推动城市地标性景观特产出圈。镇江推出“1张赛事球票=1张景区门票+1个醋坛子零钱包+1张打卡兑换券”政策,推动镇江醋品牌持续出圈;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盐城推出“观赛+观鸟”套餐,在丹顶鹤湿地、荷兰花海等景区开通球迷专属通道,预订量超两万单。

给予重点群体针对性优惠,结合特定比赛场次,给予客场观赛球迷针对性优惠。常州给予南京球迷“56789”专属折扣,即重点景区门票5折、国有博物馆文博收费展览6折、精品演出7折、线路套餐8折、酒店住宿9折;泰州为南通球迷提供“景区门票免费+早茶特惠+酒店8折”优惠套餐。

自主造梗优惠促销,结合赛事过程,联动景区、商家通过自主造梗进行优惠促销。常州在败阵扬州后,提出“输球送免票”,向扬州球迷免费开放常州恐龙园,吸引超10万名扬州游客入园游览;徐州败阵宿迁后,有徐州餐饮企业推出针对宿迁球迷的“楚霸王输球特惠套餐”;连云港海鲜市场推出“一球一价”策略,进球数越多对应海鲜折扣越大。


6-标题(1).png


各城市积极以赛事IP为核心,打造“赛事+”系列产品活动,增加消费赛道、拓宽消费边界。

打造“赛事+文创”产品,围绕赛事热梗,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无锡以“苏得起、无所谓、常垫底”为主要创作内容,推出“太湖三傻”系列冰箱贴、玩偶、手机壳;常州将积分垫底(第十三名)的战绩与恐龙园IP相结合,推出“恐龙十三妹”玩偶及表情包;“苏超”官方推出“叫南哥”主题文创包。

打造“赛事+研学”活动,将赛事与“考后经济”等消费热点结合,推出主题研学活动。南通推出针对学生群体的足球研学活动,包括参观校园足球训练营、体育运动学校,组织观看运动员训练或比赛等,感受“体育之乡”体教融合办学模式。

打造“赛事+市集”活动,举办足球市集,以“在线直播+餐饮服务”打造城市嘉年华。无锡首批推出40个“足球夜市”,利用商业街、综合体户外广告大屏以及架设大屏或投影的方式,为市民游客直播赛事;苏州首批推出13个“足球夜市”,除汇聚本地特色美食摊位,还增设球队应援服售卖点,推动市民共同观战,拉动消费。


7-标题.png

无锡“足球夜市”


8-标题(1).png


完善的配套服务是接住“泼天流量”的重要保障,“苏超”赛事期间,各城市围绕交通、医疗、舆情等领域,积极调度城市资源,为赛事的平稳有序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交通疏导与出行保障一是开通赛事专。连云港开通从高铁站到赛场的“苏超”接驳专车,客场观战球迷凭身份证可免费乘坐赛事专车及市内所有公交路线。二是增加免费停车位。无锡江阴协调72个政府性公共停车场,推动6510个停车泊位向球迷免费开放;连云港推动全市智慧停车泊位向球迷车辆免费开放。三是协助路线规划。常州构建VR分色实景导览地图,方便球迷根据车流合理规划路线。四是鼓励绿色出行。盐城协调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在赛事期间推出免费骑行活动,缓解交通压力。

加强医疗服务与健康服务一是推出就医绿色通道。南通推动医疗服务商在急诊大厅设置“苏超”赛事就医绿色通道,持票根就医可免挂号费,并派专人陪诊就医。二是提供中医特色服务。淮安推动市中医团队建立临时医疗点,为球迷提供针灸、刮痧、火龙罐等中医服务,免费发中药香囊。三是提供便捷健康服务。南通在赛场外推出特色健康饮品“苏超元气饮”,提供专家义诊咨询。


9-图.png

淮安市中医院在“苏超”赛场外的临时医疗点


加强舆情监测和响应处置一是官方灵活回应舆情调侃。在网民用“常州-吊州-巾州-丨州”调侃常州时,常州借势以“超常发挥、吊打难题、巾榜题名、丨飞冲天”口号为高考学子加油,通过“玩得起”“化腐朽为神奇”引发网民好感,成为赛事中话题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二是快速响应处置负面舆情。“苏超”中出现过南京队球员杨笑天违规违纪、宿迁队部分人员擅自参与粉丝见面会两起负面舆情事件,“苏超”官方和宿迁体育部门均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情况通报,直接给出处罚决定,而非传统“两阶段通报”模式²,通过“一锤定音”迅速处置,避免让舆情发酵影响赛事本身。


10-标题(1).png

“苏超”爆火出圈,显示出民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的体育赛事热情高、需求大,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蕴含巨大潜力。这也启示成都可借鉴“苏超”经验,助力四川省业余足球联赛(简称“川超”)高水平开展,发挥自身基础优势打造“足球之城”品牌,发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推动“以赛兴文、以赛促旅”,构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11-图(1).png

成都凤凰山足球场


(一)借鉴“苏超”经验,助力“川超”出圈


“川超”举办在即,成都可借鉴“苏超”让足球回归社群、把话筒交给群众、以赛事释放情绪的办赛思路,助力“川超”高水平开展。

一是降低门槛,打造群众性赛事。借鉴“苏超”规划,以低票价运营、低门槛入场,打造全民型赛事,同时严控黄牛乱象,避免让“黄牛天价票”舆情影响赛事口碑。

二是整活舆论,打造娱乐性赛事。打造全民级赛事的关键在于娱乐性强、参与感强,可结合成都与各市州地域文化,围绕历史文化、饮食风俗、经济地理等领域造梗玩梗、整活舆论,刺激民众关注和参与赛事。

三是平衡实力,打造竞争性赛事。配置参赛球员需综合考虑各城市足球人才储备情况,合理调配专业球员和业余队员比例,平衡各地实力,避免“一家独大”消减赛事竞争性和市州参与感。

四是完善服务,打造安全型赛事。开通赛事接驳专线,开放政府停车场、智慧停车泊,增加共享单车投放,鼓励酒店接驳。开通球迷就医绿色通道,打造“球迷情绪宣泄室”等情绪价值型服务场景。组建“川超”舆情监测团队,快速响应处置舆情事件。


(二)完善品牌建设,打造“足球之城”


作为“金牌球市”,成都足球文化基础良好,可借助“中超”“川超”赛事热度,打造“足球之城”品牌,培育忠实受众。

一是强化球迷文化建设。支持成都红色刀锋球迷会等球迷组织发展,提供更多展示平台,让球迷通过合唱助威歌曲、制作特色TIFO(可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或拼图)等方式,传播成都球迷文化特色。

二是加强青少年足球培养。开展“足球+研学”活动,加强校园足球建设,鼓励在蓉足球俱乐部、足球协会与学校合作开展足球课程、组建足球社团,打造全国性足球人才高地。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比赛场地设施建设,保障凤凰山足球场等专业场馆保持良好运营状态,加强社区、学校等足球场地的建设和维护,为市民提供更多运动场地,营造良好足球发展氛围。

四是举办区域足球赛事。加强与其他城市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在人才培育、赛事组织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举办“成渝都市圈足球联赛”“成都都市圈足球联赛”等,打造区域性足球赛事中心。

五是加强足球品牌宣传。加强与国家级、省级媒体合作,扩大成都足球赛事、足球文化传播范围。以“成都蓉城队”“成都足球”“成都球迷”等为主题,创作短视频、纪录片、文创周边,打造成都足球品牌宣传矩阵。


(三)发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苏超”的火爆显示出群众性体育赛事受众广泛,这也启示成都可将高质量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作为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是支持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发展。鼓励社会群体在蓉成立体育类社会团体或俱乐部,支持体育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参与赛事和体育场景打造,夯实各类运动发展基础。

二是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围绕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自行车、电子竞技等群众基础好、覆盖面广、参与性高的运动项目,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品牌。

三是以票根经济推动赛事反哺文旅。打造凭票根享“全城折扣”活动,以票根联动全城“食住行游”消费链条。将票根与新“十二月市”、“成都首发季”等特色消费品牌活动,以及蜀锦蜀绣、川剧演出等特色文化资源关联结合,推动特产资源出圈。对客场观赛群体进行特征画像,围绕客群消费习惯开展重点营销,结合票根给予优惠折扣。

四是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赛事场地为核心,围绕“国宝粉丝探访”“烟火锦城漫游”等主题,串联熊猫基地、太古里、宽窄巷子等文化景区街区,打造城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将赛事文化融入西岭雪山、龙门山、龙泉山和岷江、沱江等生态骨架,建设文体装备功能区,发展体育服务业,打造户外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19-作者简介.png


13-作者简介1(1).png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苏州文旅”微信公众号、“无锡发布”微信公众号、“淮安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

文中注释说明:

1. 参考凤凰山体育公园举办的“中超”联赛票价,数据来源于大麦网。

2. “两阶段通报”模式即舆情发酵初期先第一份通报表示“已注意到相关事件,正在调查”,数日后再发第二份通报给出处分。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