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视——成都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对外交往中心
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成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2025年4月15日,成都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对外交往中心,努力开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成都立足向西向南开放的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积极建平台、优环境,聚力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等重点领域对外交往,持续向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2024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提升至全球第58位、较上期排名提升13个位次。本文通过构建成都对外交往活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对外交往活跃度指数,客观反映2020-2024年成都推进对外交往的成效与亮点。
本文结合成都推进西部交往中心建设的实际工作,从国家外交担当力、国际经贸竞争力、国际文化影响力、国际科技引领力、交往平台支撑力、服务环境吸引力6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构建成都对外交往活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对外交往活跃度综合指数以及6个维度分项指数。
其中,国家外交担当力指数是衡量城市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参与度;国际经贸竞争力指数是衡量城市参与全球经济的规模与质效;国际文化影响力指数是衡量城市在国际文化交流互鉴中所产生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国际科技引领力指数是衡量城市在全球创新体系中对科技的集聚运筹转化能力;交往平台支撑力指数是衡量城市链接国际、彼此交互的功能性枢纽或窗口发展水平;服务环境吸引力指数是衡量城市为吸引国际国内高端资源要素创造的环境水平。
总体来看,成都主动服务国家对外交往大局,积极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国际交往,对外交往活跃度持续提升,2020-2024年对外交往活跃度指数由0.283提升至0.780,尤其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对外交往活跃度指数进一步提升。分维度看:
成都主动担当外事活动保障,获批在蓉领事机构以及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不断增多,国家外交担当力指数由0.030提升至0.093。
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持续聚集,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保持中西部领先,国际经贸竞争力指数由0.049提升至0.092。
突出文化融汇,高水平举办科幻大会等国际性展会,持续开展成都·欧洲文化季、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文化活动,面向世界舞台展现成都文化魅力,国际文化影响力指数由0.020提升至0.117。
发挥在蓉高校、大科学装置、科创平台等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中表现亮眼,国际科技引领力指数由0.038提升至0.148。
扎实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航空枢纽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班列持续向外拓展、多式联运更加高效、开放平台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交往平台支撑力指数由0.074提升至0.195。
不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国际医疗、教育等配套,促进国际交往环境品质持续向好,服务环境吸引力指数由0.072提升至0.134。
(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外交外事活动担当更加有力
重大活动承接能力显著增强。成都高质量完成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并举行系列主场外交活动。2024年,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在蓉圆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成都国际友城代表团相聚世园会主会场,共同庆祝成都国际友谊馆正式开馆。
成都国际友谊馆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土耳其、巴西驻成都总领事馆相继开馆,截至2024年,外国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数量达2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成都继续保持内地领馆“第三城”优势。截至2024年,成都市级层面的国际友城及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总数已攀升至113个,各区(市)县缔结的国际友城及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125个。
外事(港澳)资源转化有力有效。2020-2024年,成都持续开展“领事官员区(市)县行”品牌活动,打造“蓉欧产业对话”“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等品牌活动,为经济交往搭建起坚实宽广的国际合作桥梁。
(二)经济交往持续繁荣发展,开放性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外贸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2024年,成都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390亿元、同比增长12.1%,进出口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外贸总量分别占成都都市圈的95%、四川省的80.2%。外贸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新三样”出口增长13.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2%、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14.1%。
成都国际铁路港
外资规模保持中西部领先。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15家,英特尔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扩大在蓉投资,成都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711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16.7亿美元,保持中西部城市第1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活力凸显。成都先后获批设立市内免税店,落地全省首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竞争力指数居全国9座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Beta级)首位¹。2024年,成都离境退税商店达429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27.1亿元。
(三)文化交流互鉴亮点纷呈,创新诠释天府文化国际表达
赛事会展国际地位加速攀升。2020年以来,成都先后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汤尤杯羽毛球赛、国际乒联混合团体赛等国际赛事,并将于2025年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仅2024年,举办国际和全国性赛事达80项、重大会展活动1115场,体育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会展业总收入超1530亿元;在ICCA国际会议研究及培训中心发布的“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中保持中国内地城市前3位。
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抽签仪式现场
入境旅游“热力”十足。成都紧抓我国免签范围扩容、过境免签政策放宽以及汤尤杯等国际赛事举办契机,2024年吸引入境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在携程旅行发布的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榜单中居于第1位,在全国热门目的地、全国夜间旅游打卡地榜单中均位列前3。
城市文化魅力彰显释放。2020年以来,成都先后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欧洲文化季等文化活动,城市魅力加速释放。为期186天的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举办活动数量达3000场、吸引超1000万游客到访。
(四)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创新能级位势大幅跃升
科技创新引领优势不断增强。2024年,成都成功创建7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球创新指数城市排名持续提升,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23位、较2020年提升24个位次,在入榜中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
科创平台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等平台先后投运。截至2024年,成都科创生态岛已引入科创服务机构100余家,提供科技政务、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超100项,链接中试平台113家;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与芬兰、英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家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成都科创生态岛
创新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成都推进揭榜挂帅全球招募科学家创业,截至2024年,成都共建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250余家,先后引入两院院士及高校专家800余位,累计开展研发项目超1200余项,获得各种专利授权约2000项。连续5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榜单。
(五)国际交往平台持续赋能,“蓉”通全球优势叠加释放
国际通道枢纽链接力持续增强。2024年,成都“双机场”完成运输航班58.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8733.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2.8万吨;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超5700列,通道运营线路超50条、覆盖欧亚近120个城市节点,年度开行量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
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加速释放。成都自贸试验区已探索形成720余项改革实践案例,其中14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并面向全国推广,连续7年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城市首位。2024年,成都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超2.8万家、新增注册资本超过700亿元。
综合保税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达5021亿元、同比增长23.4%,进出口规模连续7年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1位;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整车贸易额突破75亿元,跨境电商单量超过540万单。
口岸通关效能显著增强。创新“成都双流航空口岸一体化运营”模式,货物运输效率提高50%以上、运输时间节约4-6小时。铁路口岸创新“提前申报+铁路快通”通关模式,进口肉类冷链班列整体通关时间压缩24小时以上。
成都铁路口岸
(六)国际交往环境品质提升,便捷舒心城市氛围有力营建
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都营商环境迈入6.0时代,出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0条”等政策举措。深化涉外法律服务,打造的“国际仲裁、商事调解、外国法查明”商事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仲裁裁决在168个国家(地区)有效执行。2024年,成都经营主体增至395.7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魅力持续释放。成都是全国唯一可在市区遥望7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城市²,2024年,成都市区“推窗见雪山”观山记录达62次。成都已连续16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在四川天府新区遥望雪山
外籍来蓉人员支付体验不断升级。成都不断升级景区、酒店、餐饮等场景支付便利和数字服务,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直接支付。截至2024年,成都外卡收单商户达6.3万户,实现春熙路大型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重点商户外卡支付全覆盖。
成都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又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对外交往的资源平台和区位优势显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聚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对外交往中心,应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筑强陆港、空港枢纽功能支撑,放大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国别合作园区等平台效应,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进一步挖掘释放城市文化潜力,不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推动天府文化加速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成都日报、图虫
文中数据来源:2020-2023年成都市统计公报、2020-2024年中国民航统计公报、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中经数据网、中国新闻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文中注释说明:
1. 由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仲量联行联合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
2. 四川日报《成都观山报告出炉 2024年成都共62次“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