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市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
智慧调度平台”研发单位真实情况的声明
高质量发展

首页 > 高质量发展

关于大宗商品及要素价格上涨对成都市经济传导影响的调查分析及应对建议

2022-09-14 浏览量:1668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打印文章]

  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快速攀升,反映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RJ/CRB指数和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叠加全球疫情反复、货币宽松、运力紧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全球整体通胀率创10年来新高。在系统梳理大宗商品价格传导一般路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产业结构、所处产业链环节及企业问卷调查1,本文深入剖析了成都市不同产业的大宗商品及要素价格敏感特点及对经济的传导影响,综合研判了应重点关注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并围绕“建机制、减负担、保供应、优配置、稳预期”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对成都市1045家企业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45份,有效问卷1040份,问卷有效率达99.5%。

  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占比分别为50.5%、41.0%、8.5%(见图1)。

1671001081200054854.png

图1  所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比分别为78.6%、10.3%、5.2%,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占比合计为5.9%;全国总部、区域总部、分公司占比分别为47.5%、14.5%、28.0%,独立企业、加盟店等占比合计为10.0%(见图2)。

1671001153877016156.png


图2  所调查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企业占比分别为53.1%、24.7%、13.2%、9.0%(见图3),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装备制造等工业行业,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建筑业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业行业共计34个细分行业。

1671001278239069434.png

图3  所调查企业所属行业分布情况


  从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中游、下游企业占比分别为7.8%、27.6%、64.5%(见图4)

1671001302069023803.png

图4  所调查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分布情况

 

成都市大宗商品、要素价格敏感特征及传导影响分析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而非零售环节,能够在市场中进行大批量交易的商品,主要分为大宗农产品、大宗能源商品、大宗基础原材料三类,其传导路径主要通过生产渠道和消费渠道。其中,生产渠道是指大宗商品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中间环节逐步成为最终产品,主要沿着“IPI-PPI-CPI”路径进行传导;消费渠道是指大宗商品作为消费品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对CPI产生直接影响(见图5)。

1671001657164066168.png

图5  成都市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路径


  一、第一产业对基础农产品价格及用工、物流、用电、资金成本最为敏感,畜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成都市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畜牧业等行业,原材料购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大豆、玉米等基础农产品(38.3%)、化肥农药等辅助材料(24.5%)和豆粕等初级加工农产品(22.3%),用工、物流、用电和资金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系数2分别为8.47、3.31、2.89、2.35。在基础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价格、用工和物流成本上涨明显的影响下,畜牧业预计2021年全年产值和利润下滑幅度分别达10.5%、15.0%,高于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8.2个百分点以上(见表1)。

表1  农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1671001789279048156.png


  二、工业对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半成品价格及用工、物流、用电成本最为敏感,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成都市工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等行业,原材料购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铜合金铜线等有色金属中游原材料(25.0%)、生铁粗钢等黑色金属中游原材料(20.0%)、电子元器件等半成品(13.0%),用工、物流、用电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系数分别为8.19、3.63、2.92。在黑色金属上游原材料、有色金属原材料价格及用工、物流、用电成本上涨明显的影响下,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预计2021年全年利润下滑幅度分别为24.9%、10.1%、17.0%,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见表2)。

表2  工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1671001881954080519.png


  三、建筑业对无机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价格及用工、资金成本最为敏感,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成都市建筑业主要集中于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等行业,原材料购进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砂石等无机材料(31.7%)、钢材等金属材料(29.2%)和沥青等有机材料(20.4%),用工、资金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系数分别为8.55、2.70。在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价格及用工、房租成本上涨明显的影响下,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下滑7.4%、6.7%,产值、利润分别下滑5.5%和6.5%,下滑幅度明显高于房屋建筑业及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见表3)。

表3  建筑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1671001978219012982.png


  四、服务业对用工、房租成本最为敏感,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


  成都市服务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用工、房租对服务业生产成本的影响系数分别为8.21、4.30,对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影响系数分别为8.45、4.29和8.12、4.16。在用工、房租、资金成本上涨明显的影响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下滑11.0%、4.2%、7.1%和11.2%、7.6%、7.5%,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见表4)。

表4  服务业对大宗商品及要素成本敏感度的评级情况

1671002085802065803.png


当前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风险


  一、企业原材料成本和利润双重承压,应重点关注工业中下游行业和民营、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调查发现,企业成本涨幅超过10%的占比达83.8%,其中处于30%~50%、超过50%的分别达28.2%、19.4%;企业利润压缩10%以上的占比达54.2%,其中压缩利润30%~50%、超过50%的分别达12.6%、6.4%。不同产业受影响程度不同,工业中下游行业影响更为显著。工业企业中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占比(81.0%)、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提高的幅度(49.5%)均高于第一产业、建筑业。其中,家具、建材等轻工行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中下游行业议价能力普遍较弱,表示无法应对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局面的企业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5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全年利润下滑幅度明显高于石油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同,民营、小微企业影响更为显著。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相对较弱,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分别下滑7.3%、9.0%和2.5%、6.1%,下滑幅度分别高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见图6)。

1671002159980017794.png

图6 不同类型企业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产值、利润增长情况(%)


  二、人工供应短缺、用工成本上涨现象最为突出,应重点关注工业和郊区市县用工保障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超75.0%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约23.9%的企业人工供应已处于严重不足的水平,再加上薪资、五险一金及其他保险上涨等因素的拉动,企业用工成本平均上涨幅度达24.0%。分行业来看,就业结构性矛盾与数量短缺性问题并存。第一产业、建筑业、工业、服务业人工供应均处于紧平衡状态,其中,工业面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技工和普工双短缺的局面,人工供应不足和严重不足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建筑业、服务业3.5、6.3、4.0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员工薪资、五险一金及其他社保费用增长较快的拉动下,用工成本上涨幅度(29.0%)分别高于工业、建筑业12.0、15.0个百分点(见图7)。分区域来看,郊区市县人工供应不足现象突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用工成本上涨更为明显。郊区市县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相对薄弱影响,反映人工供应不足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天府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和传统五城区两大区域3.7、4.6个百分点;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这一区域服务业占比最高,在服务业用工成本涨幅较大的拉动下,用工成本上涨幅度最大(见图8)。

1671002242852063346.png

图7 不同产业用工成本上涨幅度和人工供应情况(%)

1671002298319030227.png

图8  不同区域3用工成本上涨幅度和人工供应情况(%)


  三、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部分环节不畅,应重点关注原材料保供及工业产能的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当前,企业原材料供应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企业产能利用效率不高,订单同步减少,工业部分行业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面临制约,而工业作为2021年全年唯一预计订单正增长的产业,需重点关注其产能的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在原材料供应和采购环节,原材料供应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石油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中反映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原材料库存较少的企业占比分别高于平均水平26.0个百分点以上、12.5个百分点以上。在生产加工环节,产能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轻工行业、汽车制造业中企业反映产能利用效率不足70%的企业占比高于平均水平21.0个百分点以上。在产出服务环节,订单增长有所放缓。除工业预计2021年全年订单同比增长1.5%外,第一产业、建筑业、服务业则预计同比分别下降2.9%、5.2%、4.3%。


  四、价格、成本上涨的传导影响和风险同时存在,应重点关注企业市场预期的稳定、郊区市县的稳增长等问题


  原材料价格和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除影响当前经济运行外,还对区域均衡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预期等产生一系列传导影响。一是企业预期信心不足,2022年企业生产经营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将持续半年及以上,对2022年企业订单、产值、利润等多项指标增长情况普遍持悲观态度。二是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需关注短期对“双碳”目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由于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回暖和上游行业议价能力较强,全市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中超半数企业预计2021年全年订单、产值、营业收入将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且此类企业对2022年全年经营形势较为乐观。三是郊区市县生产经营承压明显,需关注郊区市县经济稳增长问题。郊区市县企业普遍反映上游原材料供应趋紧,电力、物流、资金供应相对不足,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上涨幅度以及用水、用电、用气、房租、物流等成本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及新中心城区两大区域,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平均下降4.4%、6.3%,下滑幅度也高于传统五城区和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两大区域(见图9)。

1671002459543010458.png

图9  企业对2022年营业收入、产值、订单量的预期情况(%)


关于积极应对大宗商品及要素价格上涨的对策建议


  一、建机制、强监管,着力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动态跟踪预警及高效决策应对能力


  根据成都市不同产业大宗商品及生产要素价格敏感特点,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市统计局统筹,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四个领域,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委、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住建局”)、市商务委组成的分行业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调控机制,按照“明确监测对象—价格信息跟踪—传导影响预判—重点问题会商—应对措施制定”的工作思路,对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及传导影响、调控政策及措施进行常态化跟踪研究,对价格异常波动做出科学预警和有效应对(见图10)。

1671002583146041007.png

图10  成都市价格监测机制工作路径图


  二、强链条、促联动,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议价能力、成本消化能力、循环增值能力


  以分散原材料和要素价格上涨对单一环节压力为目标,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链,构建以链主企业为牵引,上下游企业为支撑,各级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价格上涨联动应对机制,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鼓励多家企业联合议价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整体议价能力;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成本消化能力;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路线,增强企业与市场的链接性,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产业链循环增值能力。


  三、保供应、稳价格,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稳定


  从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活动运转等多方面发力,通过促进大宗商品进口多元化,增加原材料、农产品等采购渠道,缓解进口需求单点释放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着力保障供应链稳定;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引导上下游企业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稳定;通过积极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着力完善产业链对接机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


  四、重培育、促流动,有效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的精准配置和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聚力缓解当前部分行业及区域“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在不断增强人力资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资源与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效配置;通过打破区域行政区划“藩篱”,探索跨区域行政法规、政策、规划的衔接,推动人才要素的跨区域流动;进一步优化完善用工保障服务常态机制,通过运用“共享员工”模式、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缓解企业阶段性用工难及用工成本上涨等问题。


  五、稳预期、优环境,有效回应企业诉求以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关注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诉求,通过加强其对近期价格走势、成因等相关知识普及,依法严厉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并公开曝光,稳步提高居民和企业对政策信息和目的了解度,合理引导居民和企业预期;通过进一步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大力畅通物流运输环节,着力提升运能运力,继续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等方式,持续优化成都市营商环境,着力保障企业安全稳定生产。(见图11)

1671002677684080000.png

图11  企业希望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政策帮助及支持情况

 

  文中注释说明

  1、2021年10月,开展了“原材料、要素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问卷调查,涵盖了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成都市23个区(市)县,涉及上游、中游、下游等环节,包含了大型、中型、小微型以及民营、国有、外资或合资等企业类型。

  2、影响系数以企业所选择的生产要素成本占比排名前三的生产要素为基础,根据影响系数=(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公式计算得到,主要用于反映该生产要素对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则表明该生产要素对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越大。下同。

  3、新中心城区包括龙泉驿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青白江区、新都区;传统五城区包括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郊区市县包括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

 

 

 

(宏观经济研究所:李梦宇、谢露、陈纱岚)


Copyright © 2020 ( cdeda.com.cn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6011091号-5
单位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百寿路5号 [电子地图]